摘 要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水質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給水產養殖戶造成了極大的利益損失。因此,研究解決水產養殖水體污染的策略,是目前養殖行業急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在眾多的俢復策略中,生物修復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的治理方法,為我國水產養殖水體污染的治理貢獻了力量。
關鍵詞 水產養殖;污水處理;生物修復
中圖分類號:X71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86
我國的水產養殖業最先由沿海地區開始嘗試。一開始由于養殖規模較小,排放的廢物較少,還沒有對我國的環境造成較大影響。但是,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魚類種類及數量的增加導致了大量飼料被投放,并產生了大量糞便,給環境及水體帶來了極大的污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沒有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導致我國水產養殖環境一直處于不斷惡化的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不斷探究微生物修復治理方法,通過生物的代謝活動使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及廢物能夠得到降解,從而有效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1-2]。
1 造成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
1.1 餌料過剩
養殖戶向水體中投放的餌料過多,導致餌料在水體中殘留并不斷堆積。這些過剩餌料,不僅會對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還會因為豐富的營養物質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加劇水體污染。
1.2 藥物濫用
為了防止魚蝦類生病,養殖戶投放大量藥物,在養殖過程中向水體加入消毒劑、殺菌劑等,如果排放不及時會在水體中積累,尤其是在水體植物表面沉淀,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及一系列代謝活動無法正常進行。
1.3 代謝廢物處理不當
魚蝦排放的糞便等代謝廢物未被妥善處理,會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人們對水體凈化的認識不夠,認為動物在水體中產生的糞便等代謝廢物能夠通過水體自我凈化消除,但是卻忽略了這些糞便或者動植物尸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甲烷、氨氣等污染性氣體。這些氣體的增加會覆蓋在水面上或混合于水體中,使水體中的生物無法正常生存,導致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受到抑制。
1.4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達標排放
各大工廠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料以及居民生活污水被隨意排放也會引起水體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較多的有害化學成分以及重金屬元素。這些物質流入水體會使水體的整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嚴重者還會使水體的水溫發生改變,使水中生物無法存活,最終嚴重影響我國的生態系統。
2 生物修復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復治理與其他修復方式相比,是一種較為綠色和安全的修復措施。從本質上來看,生物修復指的是在水體中加入具有某種功能的微生物或動植物,使其能夠在水體中進行繁殖,吸收和降解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從而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目前,生物修復主要包括2種,分別是生物進行的自我修復和在人工干涉情況下進行的輔助修復。微生物修復的基本步驟為:1)將一些對人體和水體有益的生物放入水體中,使其能夠在水體中進行自我繁殖,讓他們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分解水體中的有機物,并為自身在水體中的生存和“工作”提供能量;2)利用自身的代謝能力,對水體中殘留的餌料、糞便及化學殘留物進行分解和降解,使其逐漸轉化為對水體無害的物質,從而幫助水體實現凈化,使生態系統恢復穩定。
3 生物治理和修復的具體應用
3.1 微生物修復
在我國的水產養殖過程中,一部分養殖戶選擇向水體中加入硝化細菌,使其能夠在水體中生存和代謝。硝化細菌是一類自養型微生物,能夠在水體中較好地生存,還能利用自身的代謝過程不斷降低水體中的氨濃度,從而保證水體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長,維持水體的凈化能力。
光合細菌能夠加強水體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并攝取水體中的污染物(殘留的餌料、糞便以及農藥等),并產生氧氣。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硫化氫及亞硝酸鹽類的濃度,使這些鹽的濃度能夠保持在較為適宜的范圍內,并幫助水體維持正常的pH值。
在水體中加入一些異養型生物也可以起到修復水體的作用。例如,芽孢桿菌能夠直接利用水體中的硝酸鹽進行自身的生長代謝,產生一定的酶類和抗生素,既幫助水體中的其他生物正常生存,也能夠很好地抑制其數量,從而在水體中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使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能夠一直保持在最優狀態[3]。
3.2 水生植物修復
在運用生物進行修復時,水生植物修復是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運用水生植物對水產養殖中污染問題進行修復和改善的方法有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鈍化和根系過濾等。運用水生植物進行修復有很多優勢,如使用范圍廣、投入資金成本低等。運用水生植物進行修復不僅便利,還可以降低養殖資金的消耗,在養殖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例如,以狐尾藻為原料進行水生植物修復,可以解決水污染問題。
3.3 水生動物修復
水生動物對養殖環境有修復作用,可以解決水污染問題。水中若含有大量藻類且不及時清理,會造成水產養殖水體污染。運用生物操縱原理,在傳統養殖過程中向水中投入草魚、鰱魚等濾食性食藻魚或植食性浮游動物,以減少藻類植物數量,使藻類不會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問題。
4 結語
水產養殖與水體污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為了使我國水產養殖業能夠更好發展,必須積極解決水體污染問題,而生物治理能夠以綠色環保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使我國水產養殖環境不斷優化,進一步提升水產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 吳錦春.淺談中國水產養殖水體凈化技術的基本概況[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170.
[2] 段云嶺,馬金林,王曉奕,等.針對淡水養殖排放水體污染的防治方法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2):42-45.
[3] 李雪.微生態菌對養漁水體水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D].沈陽:遼寧大學,2019.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0-03-10
作者簡介:邱宇忠(1963—),男,福建龍巖人,中專,水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產技術推廣。E-mail: 8051867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