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社區常住人口數量、外來人員情況到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需求、物流配送,每一個社區的運轉都牽扯到整個社會肌體的健康。但對全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來說,基于“社區”層面的智慧化建設距離上海還相差甚遠。
2012年,中國推出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此后,國內不少城市也紛紛推出“智慧城市”建設。在2020年這場由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突發應急事件中,智慧城市的表現怎么樣呢?
智慧社區:基層治理的突破路徑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一時之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成為行業人士探討的熱點。“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
以下是上?!澳洗a頭”智慧社區改造后的場景:社區居民徐先生辦事回家,他推著電動車,走向小區停車棚。徐先生的電瓶車上有一張電子標簽,當他距離車棚約一米多的時候,只聽“嘀”的一聲,車棚門快速感應自動打開。這張小標簽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如果電瓶車沒有停放在車棚內,而是停在樓道或居民區過道上,小區物業就會收到警報,相關人員便前來勸阻,防止亂停車、亂充電現象的發生。
除了停車感應外,在居民區內,就連路面上的窨井蓋也加裝了智能傳感器,當發生異常時,傳感器會快速向社區綜合管理平臺及一線物業工作人員發出警報,工程人員能夠馬上前來查看、維修。
在街道內的高層樓道、商鋪、封閉式集中存放場所內,安裝了具有煙感探測功能的智能感知設備,后端社區綜合管理平臺的GIS(地理信息系統)地圖上,可呈現各區域煙霧探測的詳細信息,一旦監測到異常情況,可快速推送告警及處置,實現火災的預先感知。除此之外,小區消防通道的防火門,安裝了感知門磁設備;居民樓里的水箱,則安裝了水質監控設備,如果水質不達標,后臺便會收到示警。
對于人的管理,也用上了“智能”。街道開發了平安志愿者智能管理系統,可對志愿者、巡邏人員、服務人員進行實時定位和工作簽到,通過智能感知和設備反饋信息,感知他們的分布情況,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據報道,南碼頭街道智慧社區建設已經成為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的典范。可以接受全國各地市的參觀者前去體驗。
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區生態成為整個社會生態的縮影。從社區常住人口數量、外來人員情況到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需求、物流配送,每一個社區的運轉都牽扯到整個社會肌體的健康。但對全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來說,基于“社區”層面的智慧化建設距離上海還相差很遠?!爸挥挟敵鞘邪l展到一定水平,政府才有余力投資民生改善工程”,采訪中,一位IT人士這樣認為。
在山東,某公司山東區域總經理馬雪峰給記者闡述智慧社區醫療的設想:在電子病歷、健康信息、社區醫療等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智慧社區平臺可將遠程門診與衛生防疫、社區醫療等機構實現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居民問診信息在社區平臺上傳后,按照不同病情、分級診療的原則進行分配,小病、常見病的防治優先與社區醫院對接,這樣既可以實現流行疾病的及時監控,又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緩解就醫難題,充實基層醫療機構。
智慧政務:一網通辦、一次辦成
1月31日,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生產醫用隔離眼罩。以往需到大廳窗口辦理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事項,眼下,只需登錄德州政務服務網,線上提交材料,30分鐘內就能完成備案。
面對疫情防控阻擊戰,德州市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聚焦關鍵環節,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等手段,在多方面發揮科技“硬核”作用,為政府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在人口管控方面,早在2月2日,來德人員信息填報系統在省內率先上線,減輕了道路交通部門監測人員的工作壓力,也減少了高速路口車輛積壓、人員聚集的風險。
在政務服務上,此次疫情暴發后,德州市政務服務大廳全面推行“網上辦、預約辦”服務,企業和市民通過德州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愛山東”APP以及各部門自建的各類APP進行網上辦、移動辦;辦理結果還可以通過郵政速遞免費寄送到家。同時,針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生活保障物資等生產經營許可審批,開通了戰“疫”審批綠色通道,疫情防控急需的各項審批事項特事特辦、快收快辦。
以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和流程優化再造為基礎,“橫向到邊全覆蓋、縱向到底全貫通”,有效整合全省各級政務網站、APP、公眾號、小程序,推動實現企業、群眾辦事線上“進一張網,辦全省事”,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智慧醫療:從懷疑到接受
作為平安保險的老客戶,濟南市民許睿(化名)曾經在客服人員的推薦下安裝了“平安好醫生”APP。但安裝后一次也沒有使用過。“一是不信任;二是住的地方離醫院不遠,有病就去醫院了?!?/p>
疫情期間,跟大多數人一樣,許睿自我隔離、深居簡出,可能由于室內空氣干燥,開始出現鼻塞、出血等癥狀。非常時期,許睿不敢去醫院檢查。在嘗試了各種法子仍不見效之后,許睿想起久未使用的“平安好醫生”,開始嘗試網上求診。
一位顯示身份為“銀川平安互聯網醫院”的醫生在詢問癥狀、治療經歷后,給出了“干燥性鼻炎”的診斷,并建議服用口服藥物及藥物噴劑。拿到處方后,許?,F場下單,購買3盒通竅鼻炎顆粒及一盒抗酸莫米松鼻噴霧劑。藥費:96.5元,新客享受優惠10元。
對這次網上問診過程,許睿感覺還算滿意。不過,許睿也有幾點疑惑:互聯網醫院為盈利性企業,醫生在開藥時會不會以商業利益為重?為此,許睿還專門選擇了另一個醫生來比較,第二個醫生開出了178元的藥方。
另外,許睿還有些顧慮:醫生的身份、資歷是否真實?用戶評價機制是否可靠?互聯網醫院可以讓看病變得像“淘寶”一樣簡單,但起步不長的互聯網醫院,會不會也像初期的“淘寶”一樣,醫療質量良莠不齊?
從事醫療健康信息化事業的甄強稱,受疫情影響,醫院開通互聯網醫院的熱情很高,他們已協助全國800多家醫院開通了互聯網發熱門診。下一步,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機構的數據共享,從而實現遠程醫療、疾控監測、分級診療,將是大勢所趨。
與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這些巨頭一樣,中國的醫療市場還有龐大的成長空間,同時也任重道遠。在某種層面,智慧城市的建設似乎也面臨同樣問題。疫情是對智慧城市建設水平的階段性考驗,也為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設指出了短板和努力方向。只有打通基層需求與上層治理之間的通道,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市場主導、共建共享,才能使智慧城市更上層樓,切實提升城市管理質量與人民滿意度。
(《齊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