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醫生、院士、企業家這些名頭,吳以嶺總是淡然一笑說:“我就是一個大夫。”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每周二上午在絡病門診室坐診,作為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之一,他的掛號費才8元。
兩只KN95口罩、兩包醫用外科口罩、兩盒連花清瘟膠囊、一包80片的消毒紙巾以及一本防疫指南。最近,許多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都收到了這樣一份來自祖國的“健康包”。
作為“健康包”中唯一的藥品,連花清瘟膠囊幾乎瞬間走紅海外。這并不是連花清瘟膠囊第一次成為焦點。不久前,鐘南山團隊經研究認為,連花清瘟膠囊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也曾引發大量關注。不過誰能想到,這個“網紅”藥的研發者吳以嶺,竟然是靠著5只蟲子發家……
生于“非典”,用于“新冠”
這次讓吳以嶺身價暴漲至百億的連花清瘟膠囊,其實是他為了抗擊“非典”而研發的。
2003年,廣東一些地方不明發熱患者增多,并迅速呈蔓延之勢。作為學醫出身的藥企老板,吳以嶺很快意識到事情不同尋常,便根據大量古方研制出了預防藥方。在明確這種病癥是“非典”后,他立即全面啟動新藥研發工作。
隨后不久,連花清瘟膠囊進入抗“非典”新藥快速審批綠色通道,但直到2004年5月才獲準生產上市。此時,“非典”疫情已經結束。
但真正的良藥總能找到用武之地。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研究證實,連花清瘟對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均具有抑制作用。
從2005至2019年,連花清瘟膠囊累計18次被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列入治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診療方案。
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連花清瘟膠囊很快被用到抗疫第一線: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將其列為醫學觀察期推薦用藥。
經過近2個月考驗,它終于迎來“高光時刻”:
3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連花清瘟膠囊和金花清感顆粒、血必凈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并稱為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
同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稱,連花清瘟膠囊主要的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熱,對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確切療效。
3月25日,在中歐抗疫交流會上,鐘南山特別介紹了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他表示,284名病人使用連花清瘟膠囊進行治療,康復率達到了91.5%。
國家和專家的雙重認證,讓連花清瘟膠囊在國內迅速成為“網紅”抗疫藥。而隨著“健康包”走紅,以及中國醫療專家團隊曾帶著它支援意大利等國,連花清瘟膠囊也揚名海外。
近日,以嶺藥業發布公告稱,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新增適應癥獲得批準。說明書中的“功能主治”項增加“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常規治療中,可用于輕型、普通型引起的發熱、咳嗽、乏力”。
靠5只蟲子發家
吳以嶺能有今天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家庭。
1949年,他出生在河北的一個中醫藥世家,從小耳濡目染,5歲就能背藥方、辨草藥,13歲便認識200多味中草藥。高中時,吳以嶺開始隨父親行醫。
1977年,28歲的吳以嶺考上了河北醫科大學(當時的河北新醫大學)中醫系。因為專業基礎扎實,短短2年后,他便被錄取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與糖尿病專業首屆碩士研究生。
1982年,吳以嶺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河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工作,成為一名普通醫生。一次,他給一名身患冠心病的病人開了4服含有全蝎的藥,沒想到對方搞錯了,竟然一次性服用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錯誤不僅沒有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反而療效優于傳統藥物。
吳以嶺受此啟發,在原有藥方的基礎上繼續改進,最終研制出了一個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特處方,并將其命名為“通心絡”。通心絡的配方中含有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蟬蛻,療效顯著。
通心絡大獲成功,吳以嶺便琢磨起自己“良藥救厄、廣行于世”的夢想。
1992年,43歲的吳以嶺借來10萬元,租了幾間小平房,招來幾名員工,創辦了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這就是以嶺藥業的前身。
為了推廣通心絡,吳以嶺自己掏錢做了300份膠囊,免費送給病人服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到2010年,通心絡一個品種營收就有9.2億。對此,有媒體曾報道:吳以嶺靠幾條蟲賣了幾個億。
“A股院士首富”
2009年,吳以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度引起爭議。
盡管他在絡病學方面是首屈一指的專家,但人們似乎更關注其企業家的身份,認為“企業家院士”不妥。對此,他選擇了沉默,只是一如既往地埋頭于絡病理論及治療方藥研究。
多年后回憶起那段時光,吳以嶺說:“我們不管別人(說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2011年,吳以嶺將自己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親屬。同年7月,以嶺藥業上市。
當天,吳氏家族一下誕生了7名億萬富翁。其中,吳以嶺身價接近50億,被稱為“A股院士首富”。
外界質疑吳以嶺,認為他這是在搞“家族制”企業,他沒有辯駁。后來還是其女兒吳瑞解釋稱,以嶺藥業是家族持股較多,但并不實行家族控制。
2013年,以嶺藥業發展步入正軌。吳以嶺便急流勇退,將公司交給一雙兒女,自己選擇退休。
退休之后,他忙著做研究、寫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3年,其領銜團隊完成的“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8年,其《脈絡論》專著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干回了老本行——每周二上午在絡病門診室坐診。而作為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之一,他的掛號費才8元。
今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由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該獎系2019年度醫學領域的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然而提及醫生、院士、企業家這些名頭,吳以嶺總是淡然一笑說:“我就是一個大夫。”
(中國新聞網、《環球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