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乾美 余愛華


【摘 要】 目的:探討持續性心理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持續性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質量各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持續性心理護理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為后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參考和研究基礎。
【關鍵詞】 持續性心理護理;生活質量;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由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疾病和擴張型心肌病等多種心臟病引起,此病患者的心肌會受到嚴重損傷,同時伴有過度激活神經內分泌系統和過度分泌細胞因子,心臟充盈及泵血能力明顯下降[1]。此病作為一個負性生活事件,極容易引起心理應激。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均可以作為應激源,對機體造成刺激導致患者發病。所以,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對于患者的機體健康和治療依從性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促進患者負性情緒緩解和機體康復。本研究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的1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探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持續性心理護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齡為38~79歲,平均年齡為(53.24±14.29)歲;病程為0.9~5.7年,平均病程為(2.94±1.17)年。對照組74例,男39例,女35例;年齡為38~79歲,平均年齡為(54.19±15.72)歲;病程為0.9~5.7年,平均病程為(3.01±1.24)年。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持續性心理護理:與每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入地交流,掌握其生活觀、心理狀態以及價值觀,按照其內心所擔心的問題作為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切入點,并且以患者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法開展疾病知識方面的宣教,減輕患者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擔憂的心理負擔。幫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增強戰勝病魔的自信心,認真傾聽、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體的心理感受,且認真地給予關心、安慰以及指導,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個人的信仰,減輕壓力,積極進行引導。對于經常陪侍的患者家屬,護理人員也需要耐心進行心理疏導,在治療和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同時,向家屬認真進行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疾病對陪侍人以及家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盡量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康復環境。當患者對于治療存在疑問時,醫護人員必須馬上積極、詳細地進行解答,以確保長期與患者溝通,隨時掌握患者心理的改變情況。
1.3 觀察指標
1)顯效:心功能改善至Ⅱ級以上,肺部的濕性啰音明顯減少或消失,氣短、心悸明顯緩解或者消失,心電圖改善,心率正常;2)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級,上述的癥狀有所好轉;3)無效:癥狀無好轉。
比較兩組的軀體功能、情感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等SF-36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SF-36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的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為心臟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對機體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造成損害而導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具有預后差、花費高的特點,病死率極高[2]。目前此病治療方式不斷改進,由傳統的利尿、強心,發展至現代的調節免疫功能,抑制心室重構等療法[3]。慢性心力衰竭作為一個負性生活事件,極容易引起心理應激。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均可以作為應激源,對機體造成刺激導致患者發病[4]。因此,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方面給予重視,開展心理護理意義重大。持續性心理護理是臨床上護理干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會直接影響患者情緒和病情發展,該方法指的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進行治療之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改變情況給予密切的關注,掌握每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積極地采取相對性的漸進性肌肉放松、認識療法、音樂療法、引導性想象等心理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開展治療[5]。本研究結果表明,持續性心理護理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綜上所述,持續性心理護理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為后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參考和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飛,周新浪,陳達開,等.運動康復訓練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01):58-60.
[2] 楊紅玲,洪云飛,魏引,等.高血壓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中親環素A和B的表達意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08):789-793.
[3] 陳銀春,李玉峰,郝錦紅,等.心力衰竭合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01):49-51.
[4] 姚靜松.中醫辨證施護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8):2037-2039.
[5] 唐玲,鄭斌,李德蓉.心理護理干預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0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