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籠寒水月籠沙,不只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鳳爪藕帶熱干面,米酒香菇小龍蝦,守住金蓮不自夸,趕緊下單買回家……”這是朱廣權在直播間里為武漢美景與美食“帶貨”的開場白,凸顯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
近日,一個“帶貨”直播間讓廣大網友陷入“瘋狂”,拍桌大喊:“我為武漢胖三斤!”網友為何如此激動,只因當晚直播間的主播組合堪稱“王炸”——朱廣權+李佳琦。
朱廣權是一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央視著名“段子手”,李佳琦是萬千女網友心中的“帶貨魔鬼”,這樣一對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小朱配琦”組合被湊到一起,迅速引發了“地震級”的圍觀。
之所以有這樣的合作,其實是給湖北地區做公益直播。直播的過程中兩人妙語連珠,向網友們推薦了熱干面、洪湖蓮藕湯、玉露茶等十多種湖北美食。有數據顯示,當晚直播間共售出66萬單湖北商品,成交總額約4000萬元。
“小朱配琦” 組合
直播首先是從李佳琦的直播間開始。當晚8點15分,李佳琦先上線介紹了一波湖北美食,熱干面、米酒、蓮藕湯、綠豆糕……直到這時,直播間的畫風跟平時沒有兩樣。李佳琦像往常一樣用夸張的語氣說著“OMG(天吶)!買它、買它、買它”。
隨后,朱廣權忽然出現。沒想到,直播間的高潮這才剛剛開始。朱廣權一上來就帶著央視主播的底蘊,來了一段震撼全場的“文藝帶貨rap(說唱)”。
“煙籠寒水月籠沙,不只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鳳爪藕帶熱干面,米酒香菇小龍蝦,守住金蓮不自夸,趕緊下單買回家,買它買它就買它,熱干面和小龍蝦。”這段開場白里不僅用了《泊秦淮》里的詩句,還順便介紹了武漢的美景與美食。
接著,活潑的朱廣權還尊重了一下李佳琦的主場,模仿著李佳琦的風格來了一段“rap”:“‘人間嗩吶一級準備!OMG!不是我一驚一乍,真的是又香又辣。好吃到‘死掉的熱干面不能作罷,舌頭都要被融化。趕緊攏一攏你蓬松的頭發,買它買它就買它。天吶!運氣好到爆炸!不光買到了,還有贈品禮包這么大!為了湖北,我也是拼了……”
在當晚幾個小時的“帶貨生涯”中,朱廣權總是保持著文化人的底蘊,帶貨的同時也不忘文藝地包裝一下產品。
比如,賣藕的時候會說:“送對象禮物要送藕,藕代表專一,因為奇變偶不變……”賣熱干面的時候說:“漫步東湖之畔,黃鶴樓上俯瞰,荊楚文化讓人贊嘆,但是不吃熱干面才是真的遺憾。”賣茶的時候又說:“茶——人在草木間。”
經過這一系列操作,網友們對朱廣權刷新了認知。以前光知道他會講段子,沒想到帶起貨來也是一把好手。當晚,朱廣權成功“反客為主”。從觀眾數量上來說,央視平臺上的朱廣權足足領先了李佳琦10倍,達到了1.2億觀眾在線觀看……
喜歡調侃領導的段子手
眾所周知,當初以一句“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走紅的朱廣權,天生就帶著段子手氣質,而央視主播公開“帶貨”也不算他做過的最特別的事。
作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段子手,朱廣權有個獨特的愛好,就是調侃自己的領導康輝。
2019年初,朱廣權公開在節目里對著全國億萬觀眾調侃康輝。當時,央視首款主持人表情包正式上線,朱廣權在采訪中“大言不慚”地表示:“以前都是靠才華,現在終于能靠臉了。”說完,朱廣權突然畫風一轉,調侃康輝:“我認為康輝更適合當表情包。”
從這以后,他似乎開啟了“在職業生涯邊緣瘋狂試探”的模式:“我的新年愿望是讓康輝給我少排班,獎金還翻番。”在公開要完獎金后,他又大方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自己的獎金要像小河彎彎,工作量像一條大河波浪寬……”
沒過幾天,康輝就公開回應了他:“朱廣權在接下來的一年絕對不會好過了。他的想象力太豐富,工作量不應是像一條大河波浪寬,應該向汪洋大海那邊想象一下。”當然,這些話都是開玩笑。
2019年底,有微博網友分享了一張松鼠的圖片,調侃看著像康輝。沒想到朱廣權轉發了這條微博,還配文稱:“太過分了!怎么能放生圖(沒經過修的圖)呢?”據說他這條微博發完之后,康輝曾在微信群里開玩笑說讓他“值一個星期班”。
在央視,康輝和朱廣權早就成了一對“歡喜冤家”。有網友打趣說,朱廣權一天不“欺負”康輝,就渾身難受。
前不久,康輝新出了一本書叫《平均分》,是一部寫憶舊的隨筆集,寫這些年自己的逆襲過程。既然要出書,自然也會找人寫序,于是就找到了朱廣權。朱廣權當然也非常樂意,但是寫什么內容呢?他思來想去,看到了“平均分”這三個大字,回憶自己平時參加的節目那么少,于是默默地寫下了:“那什么,班兒能平均分嗎?”
雖然朱廣權在瘋狂“試探”,但網友們是徹底看“嗨”了。這樣一本正經的幽默,不僅讓新聞節目看著越來越有溫度,也讓人覺得央視越來越接地氣。
段子手氣質來自文化底蘊
朱廣權看似總以一副段子手形象示人,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份瀟灑自如的氣質背后,是真正的文化底蘊在支撐。
2003年,朱廣權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畢業后的他直接進入了央視,做起了播音員。他播過《國際時訊》《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共同關注》,都是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節目。
當年,朱廣權曾和央視其他主播搞了個“星藝雅集”公眾號,專為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創作音頻節目,朱廣權在里面講水滸。他講起課來,才氣沖天。光“啥是楔子”就講了好幾分鐘,不僅引了金圣嘆的話,還舉了《紅樓夢》的例子,上下貫通,知古識今,名言金句信手拈來。這樣深厚的文化功底,恐怕在“段子手圈”也是數一數二的。
每次上節目之前,朱廣權總會一個人靜靜地打磨稿子,讀書寫字;微博上,除了那些喜聞樂見的段子,他也會分享很多讀書心得。他對古代文學、古典文化很感興趣,也喜歡讀李敖和金庸的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朱廣權說的好多段子其實都是他自己加在稿子里的,是屬于自己的智慧。畢竟,將新聞播得生動有趣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如果自己沒有“兩把刷子”,那么早就在全國觀眾面前露怯了。
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是深刻的。可見朱廣權這份出口成章的背后,正是他平日里的日積月累。
(《環球人物》隋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