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奇怪又普遍的現象:膽子很小卻喜歡看恐怖片,困到睜不開眼仍然熬夜停不下來,吃辣越辣越爽,看劇越虐越好……按理說人性都是趨樂避苦的,為什么會有人喜歡這些自虐行為?這背后暗藏著什么心理?
通過身體不適獲得精神愉悅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奇怪又普遍的現象:膽子很小卻喜歡看恐怖片,困到睜不開眼仍然熬夜停不下來,吃辣越辣越爽,看劇越虐越好……按理說人性都是趨樂避苦的,為什么會有人喜歡這些自虐行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羅津創造了一個詞來形容這種行為,叫良性自虐,指的是一種通過自虐獲得享受的狀態,可謂越虐越開心。
羅津與同事在論文中稱:“當進行一些消極的行為時,人的身體和大腦會感受到威脅。但隨后會發現實際上并不存在危險,因此會有一種‘馭體于靈的快感。”
簡言之就是,通過身體不適來獲得精神愉悅。
良性自虐的快樂體驗是如何來的
為什么良性自虐會帶來這種“馭體于靈”的快感呢?羅津認為,人類進化出了一種獎賞好奇與探索的大腦機制,發現新事物會讓人感到很興奮。如果我們吃了芥末、臭豆腐這些看起來有危險的東西,最后仍能安然無恙,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新奇事物,之前的恐懼感隨即轉化成興奮感。因此,良性自虐也被稱為“快樂逆轉”。
從生理機制的角度,良性自虐的快樂體驗是這么來的:身體在面對痛苦時,會自然而然釋放一種叫內啡肽的天然鎮定劑,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一樣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也就是說人類的快樂系統和痛苦系統是緊密聯系的,痛苦刺激之后,快樂系統也跟著活躍起來。
良性自虐可調節負面情緒
人們喜歡良性自虐除了獲得快感外,還可以幫助人們調節負面情緒。那么,良性自虐是如何起到調節情緒作用的呢?
首先,它有助于情緒宣泄。心理學中的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那些被壓抑的痛苦經驗和負面情緒其實并未真正消失,只是儲存到了潛意識層面,一旦有出口就會釋放爆發。自虐行為,便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出口,讓我們能夠把內心積壓的情緒宣泄出來。
其次,良性自虐還能轉移痛苦。通過良性自虐,把精神上難以承受的焦慮、壓力等情緒轉移到身體上,從而減輕精神的痛苦。比如,有暴飲暴食習慣的人群,他們不一定享受進食的過程,但一定享受把自己吃到胃脹胃痛的感覺,好像越難受越心安。這是因為,當所有的關注點都集中在軀體痛苦上,也就暫時忘記了精神的痛苦。
總的來說,良性自虐能讓人體驗快感、疏導情緒以及找到存在感,有它積極的意義。但任何事情都應有度,莫讓良性自虐變成惡性自虐。
(《科技日報》 楊劍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