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雨欣,胡婷婷
(江漢大學 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古箏,作為流傳我國已有2500 年以上歷史的漢民族傳統樂器,又叫秦箏,是秦地(今陜西一帶)的一種彈撥樂器。陜西是中國古箏發源地,有著豐富的戲曲和民間音樂。在浩繁的當代古箏樂曲中,陜西風格的作品別開生面,這些作品既保存了陜西傳統的民間音樂因素,又結合了眾多流派的演奏技巧,形成了特有的演奏風格,在當代箏曲中具有必然的影響地位。
周展,陜西西安人,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箏會副會長。他自幼隨其父周延甲——秦箏陜西流派領軍人學習古箏,深得秦箏陜西流派之真傳。與中央音樂學院周望教授共同創辦了古箏教育普及基地——北京華夏展望古箏藝術中心,并成立中華箏會。
這首具有濃厚陜西風格的古箏與鋼琴的協奏曲《秦土情》,是周展于2008 年創編。樂曲依據“秦腔”的音樂元素,運用了許多“歡音”“苦音”以及“二變音”,將凄婉中多悲怨、激情中有抒情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樂曲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即引子、慢板、快板、廣板(慢板再現)。每個部分有不同的演奏技法,分別展現了樂曲的情感轉變。


在引子中,作者表達了故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用陜西音樂的理念清晰刻畫了一幅陜北區域美好山河的畫卷,心情由激動逐漸回歸平靜。慢板中表達了作者心中的凄楚、哀傷,對故鄉、家人的思念,運用陜西音樂的特點向聽眾緩緩訴說。快板則是充滿了期盼,是對故鄉和歡快舊事的回想,是愉悅歡喜的心情。廣板再現中則表達了作者在還鄉迫切的情緒影響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整曲表達了作者在身處異鄉之時,對故土親人的熱愛與懷念之情。
《秦土情》具有濃厚的陜西特色,其中最能體現陜西箏樂的是“歡音”“苦音”以及“二變音”。“歡音”的特點是高亢宏亮,激動慷慨;“苦音”的特點是如泣如訴,千回百轉。而所謂的“二變音”,指的是“苦音”音階中特有的“變宮”“變徵”之音。“二變音”的音高處在一種游離狀態,微升fa 介于升fa 和fa 之間,微降si 介于si 與降si 之間。在左手按弦演奏的同時加上顫音,使得這兩個音的音高更加靈活多變。作曲家巧妙地運用陜西地方音樂的特點——鏗鏘有力、情感淳樸,調式色彩十分豐富。
擁有秦地秦韻的古箏曲是由陜西戲曲演變而來的,在三十多種陜西傳統戲曲劇種中,屬秦腔、迷胡和碗碗腔的影響最大,適合表達思念、悲憤、凄苦的情緒。
碗碗腔又名“燈碗腔”“阮兒腔”,因小銅碗主奏擊節和皮影燈而得名,屬于板腔體結構,唱詞通俗優雅,音樂悅耳婉轉,旋律細膩聲韻嚴謹。它的音樂特色典雅清新,其唱腔既有歡快靈動的“歡音”,也有悲傷凄涼的“苦音”。碗碗腔的主要板路有慢板、快三眼、慢緊板、緊板、花花腔、疊腔等。
筆者在演奏《秦土情》這首協奏曲之前,通過學習和演奏相關的陜西風格箏曲,例如《姜女淚》《道情》《秦桑曲》等,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陜西風格箏曲的韻味特色。通過運用左手的揉弦技巧,再加上右手的節奏變化,從而體現出筆者認為的碗碗腔的演繹方式。
在《秦土情》慢板的開頭兩句中(譜例1),兩小節都屬于下行級進音階,且都包含“fa”“mi”。在演奏過程中,fa 的音高介于升fa 與fa 之間,左手按弦同時加上顫音,模仿哭腔,像兩聲輕輕的嘆息,使聽眾的情緒由引子帶來的緊張轉為松弛。
譜例1

譜例1 正體現陜西碗碗腔,由于陜西特有的“二變音”,因此在演奏時,在按音處理上,將其中的fa略微升高,介于fa 和升fa 之間,左手在按弦的同時,加上揉弦,其揉弦幅度也同樣在fa 和升fa 之間,之后下滑音過渡到mi,最后是勾搖re。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前半拍的sol 時值不變,后半拍的fa 稍微拖長,mi 節奏稍緊湊,但總時值不變,始終是一拍的節奏。在強弱處理上,sol 是最強的,隨后的fa、mi 逐漸變弱,到勾搖re 的時候再逐漸加強,后漸弱。
在慢板的開頭運用“苦音”演繹,表達了作者思鄉的苦楚,同時也奠定了整曲悲苦、凄涼的情緒。
樂曲的廣板處為寬廣的旋律(譜例2)。右手的搖指加上鋼琴伴奏的烘托,使得作者在回憶歡快往事后,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在古箏右手旋律中,作者采用了環繞中心音回旋的旋律線,向觀眾表達了歸鄉迫切的復雜情緒。而左手的刮奏旋律與鋼琴伴奏的三連音,將樂曲的情緒推向高潮。
譜例2

相比較“苦音”的凄苦凝噎,“歡音”的熱情歡快、慷慨激昂讓人眼前一亮(譜例3)。樂曲的開頭節奏為散板,三段重復的旋律,因節奏處理較為自由,演奏時會在第三個和弦與第四個和弦上進行情緒上的適當處理,把原有的八分音符演奏適當延長,再以強有力的雙手和弦及大幅度的刮奏,給觀眾展現一幅雄偉壯闊的百里秦川畫面。
譜例3

又如快板部分(譜例4),擁有熱情洋溢的情緒,顆粒性強,具有爆發力。在右手快速指序的同時,添加左手“si”的按音,而“si”的音高介于si 與降si 之間,歡快活潑的音樂,干脆利落而不失韻味,回望故鄉激昂的情緒油然而生。
譜例4

《秦土情》是一首極具陜西特色的古箏協奏曲,它兼具了陜西傳統音樂風格和當代音樂元素,將陜西箏曲的多抒情性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是筆者學習并且演奏《秦土情》的感悟,希望通過了解《秦土情》的曲式結構、音樂的風格特征、碗碗腔“悲情與歡快”的演繹,讓更多的人對這首作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