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紅梅
起伏的坡地、盤山的梯田、高寒的氣候、勤勞的人民……這里是位于烏蒙山區海拔2000多米的威寧自治縣。
在這里,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以塊頭大、產量高、品質優、退化慢、口感好著稱,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均處于一流水平。
每到夏末秋初采收季節,新鮮的馬鈴薯帶著泥土的芳香,走向廣東、上海、云南等地消費者的餐桌,走進各類快餐的加工車間。威寧馬鈴薯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的龍頭產品。

威寧中水鎮早熟馬鈴薯喜獲豐收。(威寧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合作社已收購馬鈴薯5000多噸,與市場需求相比,這點收購量還遠遠不夠。”南方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永軍告訴記者,合作社主要收購青薯9號和威芋5號兩個品種的種薯,目前這兩個品種的馬鈴薯已覆蓋雙龍鎮及周邊幾個鄉鎮,種植面積達4.6萬畝。“我們并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引進技術、改良品種,讓農民掌握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近年來,威寧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將馬鈴薯作為順天避災、應市求效的特色優勢作物,通過良種引進繁育、基地建設、龍頭培育、市場建設等措施,使馬鈴薯及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為切實解決馬鈴薯原種冷藏等問題,補齊馬鈴薯產業發展短板,威寧自治縣分兩期建設10萬噸馬鈴薯種子庫建設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二期工程正緊鑼密鼓推進。
目前,威寧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90萬畝,基本形成了菜用、飼用、種用、加工和外銷的格局,常年外銷馬鈴薯120萬噸以上、種薯90萬噸以上。
為了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威寧自治縣引進中墾薯業集團、亞龍食品加工公司等企業,建設占地500畝的馬鈴薯加工產業園,年生產加工鮮薯150萬噸,年產值20億元,不斷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帶動廣大農戶實現可持續增收。
該項目的實施,將引領威寧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對構建馬鈴薯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產生重大意義。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后,將帶動威寧自治縣五里崗街道14個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621戶2840人持續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