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新
(遷安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遷安 064400)
花生屬于喜溫作物,對熱量要求較高,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均要求較高的溫度。我國北方地區能夠滿足花生整個生育期的生長要求,山東、河南、河北是花生的主產區,花生也是遷安市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但是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較大,當前仍以化學防治為主,因此如何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保產保質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1.1 試驗材料
1.1.1 示范品種。花育22 號、花育36 號。
1.1.2 示范藥劑。福蝶(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磷鉀菌(活性菌2 億/g,保定巨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花生鋤(40%撲·乙,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辛氰乳油(廣西田園化工有限公司),0.3%苦參堿殺蟲水劑(陜西國豐化工有限公司),4.5%高效氯氟氰菊酯(河北益海安格諾農化有限公司),12.5%晴菌唑(河北益海安格諾農化有限公司),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新沂豐樂化工有限公司),植物康(氨基酸,漯河市恒綠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氨基酸鉀硼鈣鋅(江蘇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示范肥料。艷陽天復合肥(NPK:15-15-15,山東紅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阿維菌素有機肥(NPK≥6%,有機質≥50%,石家莊市豐碩肥業有限公司),硅鈣鎂中微肥(硅鈣鎂≥40%,遵化鑫峰硅鈣鎂肥廠)。
1.2 試驗設計。①上莊鄉南曬甲營村大區示范點。試驗點為壤土,花生種植品種為花育22 號。T1:試驗面積150 畝,采用綠色防控技術。CK1:對照面積1畝,采用常規管理方法。②遷安鎮楊團堡村大區示范點。沙壤土,花生種植品種為花育36 號。T2:試驗面積220 畝,采用綠色防控技術。CK2:對照面積1畝,采用常規管理方法。
1.3 常規管理方法。底肥施用艷陽天復合肥30 kg,不拌種,用“吡蟲啉20 g+ 苦參堿100 ml.多菌靈100 g+植物康80 ml”防治苗期病蟲害2 次,6 月下旬統一追施尿素10 kg,7 月上旬防治葉斑病1 次,用“多菌靈100g+高效氯氟氰菊酯100ml+植物康80ml”。
1.4 綠色防控技術。①統一機械拌種:播種前,用拌種機均勻拌種,藥劑為“福蝶40.+ 生物磷鉀菌200 ml”,拌種處理后將種子在背陰通風處陰干2~4 h備用;②統一機械播種:播種前2~4.噴灌澆地,保障土壤墑情,5 月20~22 日統一機播覆膜種植;③統一生產品種:每一示范區使用單一品種,分別為:花育22 號、花育36 號。用種量:每畝用脫殼花生種18~20 kg;④統一施肥:底肥施用“艷陽天復合肥20 kg+阿維菌素有機肥5 kg+硅鈣鎂肥10 kg”,6 月下旬統一追施尿素10 kg;⑤病蟲害統防統治:6 月25~26 日,盛花前期每畝統一機械化噴施“氨基酸鉀硼鈣鋅800 倍液+苦參堿500 倍液”,起到補充花期硼肥、控制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的目的;7 月12~15 日統一機械化噴施“植物康2 000 倍液+晴菌唑3 000 倍液”防治葉斑病;7 月31 日~8 月3 日統一機械化噴施“高效氯氟氰菊酯2 500 倍液+氨基酸鉀硼鈣鋅1 000倍液+多菌靈600 倍液”防治葉斑病,控制棉鈴蟲、金龜子;8 月22~25 日統一機械化噴施“植物康2 000 倍液+晴菌唑3 000 倍液+磷酸二氫鉀800 倍液”防治葉斑病,葉面補充營養;⑥統一機械化收獲:花生成熟后,統一機械化收獲。
1.5 示范效果調查方法。按五點取樣法,播種后12 d調查發芽率,每個樣點調查200 穴;播種后40.調查根腐病率、保苗率,每個樣點調查200 穴;播種后60.調查病毒病病株數(有明顯矮化癥狀的計為病株,輕微花葉、黃花等不計為病株),每個樣點調查200穴;播種后60.調查百株蚜率、百株蚜量,每個樣點調查200 穴;9 月20 日測產,每個示范區按五點取樣法取10 份樣,每個小樣規格2.1 m×3 m,人工摘果,曬干后稱重測產。

表1 綠色防控技術標準化生產示范效果與分析
通過表1 分析可知: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病蟲害發生程度明顯輕于常規管理區。示范區底肥增加了10 kg,病蟲害防治(含播前拌種)增加了2 次,但由于全程機械化大區作業,每畝投入成本比常規管理低27元,平均增產約15%,畝增純效益300 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