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明 馬桂珍
(1 遼寧省朝陽老虎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遼寧 建平 122400;2 遼寧省建平縣萬壽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站 遼寧 建平 122400)
梨產業作為建平縣的主要果業發展項目,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截至2015 年,全縣梨栽培面積達到0.45 萬hm2,總產量達到5.25 萬t,梨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和取得效益的支柱產業。但目前在建平縣梨產業生產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制約了當地梨產業的發展,為此,正視建平縣的梨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梨產業的發展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梨園結構與栽植密度不協調。建平縣梨產業園多采用密植的栽培方式,栽植密度增加了,但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株間交叉搭肩居多,嚴重的出現行間交叉,導致全園郁閉,通風透光條件極差,樹冠內部不見光的中短枝逐漸枯死,樹體結果部位逐漸外移。最終造成果實著色不勻、果面粗糙不光潔、優質果品比例十分低。
1.2 果樹整形不當和修剪不規范。科學的進行樹體整形是促進梨產業穩產豐產的基礎。目前還有許多果農采用傳統的整形方法,對樹體骨架結構要求過嚴。在修剪上,以冬季修剪為主,忽視生長季節的修剪,導致梨樹樹體營養生長過剩,生殖生長延緩,樹冠內1年生新梢多而旺,樹體密閉嚴重,內膛枝條過密,光照條件差,進入結果期晚,一旦進入盛果期后,樹體結果部位外移加劇[1]。
1.3 園地基礎條件差和土肥水管理不到位。梨產業園的土肥水管理是保障果樹生產的重要環節,但有些果農對此環節重視不夠。目前梨產業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①果樹樹盤太小,園地雜草生長過于旺盛。②果園內施入的肥料比例失調。果園不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偏施氮肥,缺乏微肥,不施有機農家肥或施量太少,導致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嚴重不足。③在灌水方面,還實施傳統的大水漫灌,極易造成園地土壤板結,土壤結構被破壞。

2.1 不斷調整優化梨產業品種品系。要進一步優化梨產業的品種品系,采取芽變選育方式,篩選純正、優質的梨品種。一方面提高新建梨產業園果樹苗木的品種純正度,另一方面積極選育優良品種品系,通過嫁接改造淘汰普通型和混合型品種,生產優質高檔梨品種。
2.2 積極調整梨產業園結構和樹體結構。①降低單位面積枝條總量,逐漸解決梨園光照郁閉的問題,以改善梨園的果實品質。②疏減枝條,提高樹干高度,降低樹冠高度。對樹冠過高的要及時落頭,以行距的70%以內為樹高極限。樹體行間保證留有1.的人工作業帶,縮小梨樹的樹冠冠幅。③對第3 或第4 主枝層進行疏剪,引光照入樹冠內膛,為提高果實著色度和全紅果創造光資源環境。④拉枝開角。對延伸至行間和株間交接過頭的長主枝的延長頭,全部拉枝開張角度,使其成為下垂狀,保證主枝之間互相不交接。
2.3 因樹制宜確定樹形和簡化修剪。①選擇高光效樹形,將傳統的高大樹體結構疏散成分層形。②修剪以夏剪為主,并簡化修剪方式。③對強旺枝的處理原則:對于過密枝進行疏除,其它枝均采用扭向、反向拉枝,以改變其生長方向和角度,促進早開花、早結果。④梨樹單軸延伸結果枝群生長的果實果形端正、個大質優,果農俗稱為“結果枝吊”,對這種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群要注意多培養[2]。⑤為培育優質梨果,修剪時注意背上小枝組的利用與培養,使其在果實近成熟期起到遮陰降溫的作用,防止果實出現日灼現象。
2.4 加強梨園土肥水管理。①重視和規范基肥的施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有機肥和生物菌肥要施足,以提高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保持園地土壤具備良好的蓄水保水能力。②做好土壤追肥,保持土壤養分持續、有效供給。按照果樹需肥規律,春季施肥以補充氮素為主;幼果膨大期以補充磷肥為主;果實近成熟期以補充鉀肥為主,并適量補充氮肥、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