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西路橋集團專利工法——纜索吊裝工藝拱肋吊裝過程

項目人員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在臥拼場掃描拱肋節段

平南三橋鷹眼系統遠程監控各施工環節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西路橋集團”)是一家集工程施工、產業投資、設計研發、房地產開發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大型國有施工企業,具有國家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和國家公路行業設計甲級資質。公司致力于研發和推廣行業高新技術,設立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交通運輸部乙級實驗室、橋梁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跨拱橋工程研究中心等多種科技創新平臺;成立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領銜的高規格專家委員會;擁有5項國家級工法,60多項省部級工法;參編4部國家及行業標準,研發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建設成套技術》《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等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9年,廣西路橋集團信息化建設開始起步,經過十余年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大中型企業信息化建設頂層架構設計、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BIM技術研發與應用等大型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標準體系,具備500億資產信息化高效管理優勢。該集團率先在行業內推行全業務信息化管理和施工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實現了從以人員為基礎的傳統管理向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化管理轉變。
廣西來賓馬灘紅水河特大橋,是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重點工程項目柳南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周邊環境復雜,工程規模大,施工期間跨越汛期,施工技術難度高。項目組分析施工階段存在的技術難點,提出“精細建造”主線,以BIM為核心展開專項難點攻關,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設過程的施工質量和安全。
BIM+GIS水位影響分析下纜索吊裝工法全真模擬:以無人機傾斜攝影建模,將生成的GIS模型等信息導入軟件模擬汛期水位變化,根據近兩年的斷面水深實測數據,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對模型精度進行率定,預測的精度在2%范圍內,對制定圍堰方案有著較大的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工藝全真模擬,精確判斷格子梁、拱肋、塔架纜風索在吊裝過程中的碰撞情況,指導制定拱座施工、纜索吊裝專項施工方案。
BIM+點云校核拱肋制造誤差:該項目是全國首例采用“長線法全拱半拼”拱肋制造技術的國家精品工程項目,對構件制造尺寸精度要求極高。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臥拼場各拱肋節段進行點云數據掃描,在軟件實現單條拱肋臥預拼接,校核構件加工與設計的偏差,把構件誤差控制在3mm以內,保證纜索吊裝施工時拱節段精準對位。
基于BIM協同平臺的施工管理:利用BIM模型搭載數據關聯,通過移動端、網頁端使用平臺對進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文檔資料等模塊進行項目管理,實現了項目各專業和參與方的高效協同,利于管理方對整個施工過程的透明化、痕跡化、可追溯、閉合型協同管理,使得項目高效運轉。
基于BIM的精細化施工管理有效控制了該項工程建設過程的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減少了30%的施工返工,提升50%的項目協調能力,為項目節約工期約3個月,達到了項目預期設定的目標和要求,為同類型工程提供了BIM技術支持和工程實踐經驗。
除此之外,公司還建成同類型橋梁世界第一跨徑的四川合江長江一橋,以及杭州復興大橋、安徽太平湖大橋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橋梁。在建的平南三橋主跨575米,創新采用以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智能張拉等技術為主的塔架位移智能調載糾偏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施工技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拱橋,為未來我國拱橋建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和管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