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川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農業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張北 076450
2019年12月27日,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小劉驢場前來求診,主訴該場共有175 kg 左右的肉驢60 頭,系半個月前從內蒙化德遷移而來,飼養方式也由原來的放牧形式變為圈養形式,所喂飼草為當地飼草加工場提供的長度為2~4 cm 的碎玉米秸稈打捆草塊,購買時已有輕度潮濕霉變現象。飼喂3 d后少數驢開始脫毛,并且突然1 頭驢死亡。畜主開始以為驢從相對寒冷的內蒙地區轉移到相對暖和的河北壩下地區,應激引起的脫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不但不減輕、而且逐日加重。飼喂半個月后約有80%的驢出現大片脫毛現象,當地獸醫按照蛋白質營養缺乏和食鹽缺乏、寄生蟲病治療均不見好轉,期間累計死亡患驢11 頭。
患驢普遍消瘦、精神變差、食欲下降,體溫38.3~38.7 ℃。幾乎所有驢有明顯的脫毛癥狀,尤其背部脫毛嚴重,有的患驢背部只剩少數幾根稀疏的粗毛,并露出粗糙而灰白的皮膚,一個個酷似“沒毛的小象”。患驢怕冷擠堆、身體蜷縮。少數患驢拉出黑色稀水樣糞便,有的患驢咳嗽,個別患驢外陰腫脹,似“發情”癥狀。
患驢皮下血管充血怒張、肝臟顯著腫大,比正常腫大2 倍以上,重達14 kg(正常5 kg 左右),幾乎“滿肚是肝臟”,膀胱充盈度高,其他未見明顯異常。
根據臨床癥狀和解剖變化,初步診斷為霉菌毒素中毒病。檢查患驢所吃的飼草時發現,從飼草加工場購買的打捆碎玉米秸稈存在雨水侵襲的痕跡,整捆秸稈潮濕,用鼻可聞到潮變味,有30%~35%的碎玉米秸稈出現霉斑,最終確診為玉米秸桿飼草霉變引起的毛驢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病(圖1)。
1)立即停喂霉變的飼草,更換為優質牧草。
2)全群統一肌注復合維生素B 和黃芪多糖注射液,0.01 mL/kg,混合肌注,1 次/d,重癥者2 次/d,連用5 d。
3)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葡萄糖,連用10~15 d。
4)飼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菌)”10~15 d。
采用上述方法后,患驢當天停止死亡。從第3 天開始患驢精神明顯好轉,身體舒展、食欲增加。10 d 后除被毛外,其他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圖1 驢霉菌毒素慢性中毒
1)本次驢場所患疾病為長時間飼喂霉變玉米秸稈引起,飼喂3 d 即開始發病,半個月時間死亡率達80%以上,而且存活下來的驢多數已經出現慢性中毒和器官功能衰竭現象。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準確診治,很快就會出現大批死亡、甚至全軍覆沒。據資料介紹,在玉米秸稈等禾本科植物或飼料上的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毒素中毒力最強的毒素,其毒力相當于氰化鉀的12 倍、砒霜的68倍。霉菌毒素對草食動物的巨大危害,必須引起養殖場的高度重視。
2)“脫毛”是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典型標志。霉菌毒素進入機體后肝細胞就會積極解毒,肝臟腫大的原因就是為了壯大自己的組織機構,以加強解毒能力。當飼草飼料的霉變程度嚴重時,動物很快就會中毒死亡,死前還會出現吐沫、眼球震顫、轉圈和倒地抽搐等劇烈的神經癥狀;當飼草飼料的霉變程度低、但飼喂時間較長時,肝細胞就會中毒死亡、出現肝硬化癥狀,并失去對其他有毒物質的解毒能力,這樣全身組織細胞都會處于中毒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機體會將主要的營養物質和具備解毒保護能力的物質優先保障對心、腦、腎、肺等重要器官的供應,而忽視對皮毛這一微末組織的呵護,因而造成被毛的大面積脫落。所以,有經驗的人看到動物大面積脫毛,就會斷定飼草飼料發生了霉變。
3)實踐證明,使用復合維生素B 和高濃度的黃芪多糖對于解除霉菌毒素急性和慢性中毒有很好的療效,一般用藥6 h 內患畜癥狀就會明顯好轉,只要治療及時多數患畜可以轉危為安。近年來,筆者用此法幫助各地養殖場(戶)治療或指導各地治療霉菌毒素中毒病40 多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飲水中添加葡萄糖和電解多維有助于提高患畜的抵抗力和非特異性解毒能力,促進患畜康復。
5)草食動物飼草或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改善患畜體內被破壞的微生物菌群,使其消化、吸收功能逐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