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艷然 黃溢泓* 王 翠 李志源 梁 煒 許宗麗 劉針伶 周師師邱 潔 黃小武 韋正吉 盤美妮
1.廣西柳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柳州 545000;2.廣西柳州市畜牧水產學會,廣西柳州 545000
隨著柳州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老齡化和單親家庭的不斷增加,市民的休閑、消費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現多樣化。飼養犬的人越來越多,擾民、傷人、環境衛生等問題使得寵物犬飼養者與非飼養者之間的矛盾也逐漸被激化,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導致犬數量增多和城市管理條例落后已經成為新的社會問題,而目前柳州市還沒有行之有效的養犬管理辦法。所以2018年6月柳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承擔了“關于柳州市養犬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項目,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對柳州市內1 362 名市民進行調查,以期了解柳州市養犬現狀和養犬管理狀況,從而為柳州市政府相關部門解決好寵物擾民、疾病傳染、污染環境、寵物傷人等管理問題提供發展建議。
1)社區調查:項目組科學設計調查方案→柳州市各城區社區居委會→養犬者、非養犬者→居委會工作人員訪談記錄→數據匯總、科學分析。
2)寵物門診、動物醫院調查:項目組科學設計調查方案→柳州市主要寵物門診、動物醫院調查→記錄調查內容→數據匯總、科學分析。
3)問卷調查:項目組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制作問卷→社區居委會→住戶答題→社區居委會→數據匯總、科學分析。
以上所調查數據匯總、科學分析見表1。

表1 柳州市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養犬管理現狀調查

內容 選項 人數 占比/%犬只出門的防范每次都會 538 68.10想到了就會 196 24.81覺得麻煩,不會 56 7.09送給想養犬的朋友 588 74.43不養時的處置方式對柳州現行養犬規定了解情況社區關于文明養犬宣傳受犬侵擾時的解決方式同意的做法采取的措施養犬與精神文明的關系犬主人應遵守的社會公德賣給商販或其他處理方式 56 7.09找個無人的地方丟棄 15 1.90寄養到寵物中心/寵物醫院,等待有緣人 131 16.58從未了解 520 38.18了解一點 756 55.51比較了解 86 6.31 850 62.41沒有 512 37.59有直接找主人解決 884 64.90找小區居委會調停解決 196 14.39找公安部門解決 241 17.71暫且忍著 41 3.01養犬必須辦養犬證 1 008 74.01按政府規定時間,帶犬出戶 609 44.71必須束犬鏈,并由成年人牽領 959 70.41對違反養犬管理規定的,加大處罰力度 903 66.30給犬上牌 937 68.80定期免費幫犬打疫苗(狂犬疫苗) 1 144 83.99設置一些犬方便區 741 54.41犬主人養犬前需簽約保證不遺棄犬 504 37.00設置公共犬只留管所,為流浪犬提供去處 523 38.40與社會文明沒關系 327 24.01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標志 907 66.59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689 50.59城市文明發展的結果 365 26.80考慮鄰居感受 854 62.70承擔犬影響環境的責任 907 66.59承擔犬造成后果的責任 971 71.29

內容 選項 人數 占比/%只允許飼養小型犬 357 26.21禁止飼養大型犬(30 kg 以上)、烈犬 181 13.29飼養犬只大小與種類可以飼養不同類型犬,但不可以飼養烈性犬 403 29.59不限制,但應從嚴規范養犬行為,要求飼養人加強管理 421 30.91較多 357 26.21生活區中大型犬數量較少 839 61.60沒有 166 12.19較多 568 41.71生活區不束犬鏈現象較少 685 50.29沒有 109 8.00有741 54.41遭受過犬的驚嚇或傷害沒有 621 45.59無條件承擔所有醫療費及其他費用 440 32.30犬只給他人帶來傷害,犬主應承擔的責任只承擔醫療費 56 4.11依照相關的法律承擔相應的責任 817 59.99承擔部分責任 49 3.60會527 38.69影響城市環境不會 835 61.31只要犬主人自覺清理,沒有多大問題 1 005 73.79對犬造成環境衛生問題的態度對環境影響大 339 24.89是環衛工人的責任 18 1.32較多 327 24.01生活區無主犬較少 835 61.31沒有 200 14.68滿意 316 23.20管理不嚴467 34.29養犬管理滿意度不滿意無人管理414 30.40經常出現狗傷人事件165 12.11
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得知:從年齡看,養犬人主要集中在19~40 周歲的人,養小型犬的人占60.51%,養1 只犬的人數占75.70%,有69.49%的人養犬是因為愛好、觀賞、做伴以滿足精神需求;有94.30%的人會給犬打狂犬疫苗,少數人會讓愛犬接受培訓,多數人會對犬只進行訓練和攜帶犬只出門并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不能繼續養犬時74.43%的人會送給朋友。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對于《柳州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的了解情況,只有6.31%的人比較了解,55.51%的人只了解一點點,社區關于養犬宣傳面只達到37.59%,受到侵擾時有少部分人選擇暫且忍著。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調查研究發現,有1 008 人同意養犬必須辦養犬證;609 人同意按政府規定時間帶犬出戶;959 人同意必須束犬鏈,并由成年人牽領;903 人同意對違反養犬管理規定的人加大處罰力度。城市養犬中該采取的措施,937 人認為應給犬只上牌;1 144 人認為定期免費幫犬只注射狂犬疫苗;741 人認為應為犬只設置方便區;504 人認為犬主人需簽約保證不遺棄犬只;523 人認為應設置公共犬只流管所,為流浪狗提供去處。在養犬與精神文明關系的方面,327人認為與社會文明無關;907 人認為養犬是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標志;689 人認為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365 人認為養犬是城市文明發展的結果。在犬主人應當遵守的社會公德方面,854 人認為應當考慮鄰居感受;907 人認為犬主人須承擔犬影響環境的責任;971 人認為應承擔犬造成后果的責任。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調查研究發現,只有13.29%的人認為只要禁止大型犬和烈犬就可以,26.21%的人認為生活區大型犬的數量較多,而有41.71%的人認為生活區不束犬鏈現象較多,也有54.41%的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犬的驚嚇或者傷害,對遭受犬只傷害帶來的醫療費用導致的各種經濟糾紛問題,有59.99%的人覺得犬主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對城市環境影響方面,61.31%的人認為養犬不會影響城市環境,73.79%的人覺得犬只產生的環境問題只要主人自覺清理就不會對環境產生太大問題,生活區24.01%的人認為流浪犬較多。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對目前養犬管理的現狀滿意與否,滿意的316人,占23.20%;不滿意的1 046 人,占76.80%。其中認為管理不嚴的467 人,占34.29%;認為無人管理的414 人,占30.40%;覺得經常出現犬傷人事件的165 人,占12.11%。具體詳細情況見表1。
調查研究發現:1)柳州市養小型寵物犬的人最多,有478 人,占養犬人數的60.51%。養犬的目的多數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占養犬人數的69.49%。2)57.09%的犬主會對愛犬進行訓練,攜帶犬只出門有68.10%的人會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94.30%的養犬者注重狂犬疫苗的接種,其中還有40.38%的人會給愛犬注射其他疫苗來免疫其他疾病。3)在不能繼續養犬時,91.01%的犬主會將犬只送給想養的人。由此得出犬只對于飼養者來說已不再是過去看家護院的幫手,而是家庭成員中重要的一員。隨著社會經濟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寵物犬越來越多,它陪伴著空巢老人一起吃飯、睡覺、散步、娛樂,使得空巢老人不再孤獨,讓老人重拾照顧兒女的感覺;它陪伴著獨生子女一起成長,充當著家庭中重要的一員,也充當家庭生活的調味劑;它也是丁克家庭的孩子,并且丁克家庭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們的愛犬,是丁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它也是都市白領的減壓伴侶,使得都市白領的工作生活壓力在與犬的相處中漸漸得到化解,它成為了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1]。
1)對柳州市現行的《柳州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的了解情況,只有6.31%的人比較了解,55.51%的人只了解一點點,社區養犬宣傳面只達到37.59%,人們對規章制度的了解程度不高。這說明現階段柳州市對養犬規章制度的宣傳推廣程度較低,對犬只管理不到位,誰是管理的主體責任人還不明確。
2)在養犬責任意識方面:多數柳州市民文明養犬責任意識相對較好,關于是否辦犬證、束犬鏈和帶犬出戶的問題,50%以上的人認為養犬必須辦犬證、束犬鏈,按規定時間帶犬出戶,對違反養犬規定者加大處罰力度。但還是有少部分人認為犬只要不咬人,有主人陪同,就不用拴和可以隨意進入任何公共場所,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的表現。
3)在社會公眾安全意識方面:只有13.29%的人認為只要禁止大型犬和烈犬就可以,26.21%的人認為生活區大型犬的數量較多,而有41.71%的人認為生活區不束犬鏈現象較多,也有54.41%的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犬的驚嚇或者傷害,對遭受犬只傷害帶來的醫療費用導致的各種經濟糾紛問題,有59.99%的人覺得犬主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見現在是法治社會,法制觀念深入人心,事事依法解決。因此只要完善并且落實養犬管理的規章制度,人們也會依照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約束他人。
4)公共衛生與健康意識方面:61.31%的人認為養犬不會影響城市環境,73.79%的人覺得只要主人自覺清理犬只糞便就不會對環境帶來太大問題,但也有少數人帶著犬只到公共場所任其隨地大小便,且不進行善后處理,有24.01%的人認為生活區有較多的流浪犬,這極大影響了市民休閑娛樂的積極性,并給市民帶來較多的健康問題。
5)對養犬管理的滿意度:有76.80%的人覺得不滿意,認為管理不嚴的占44.65%和無人管理的占39.58%,有15.77%的人認為經常出現犬傷人事件,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柳州市現有的犬只管理規定過于落后,對犬只管理的約束極為有限。目前雖然對于犬傷人后的責任劃分有規定,但部分管理細則原則性極強,而違法行為界定又較為模糊,甚至出現犬只傷人后難以確定違法責任人,導致有部分受傷害者只能自行承擔醫藥費[2]。
柳州市關于養犬管理的法律體系在結構和內容上基本上是空白的、落后的、不完善的,不利于政府部門對犬的管理。這使得管理者對于犬的監管問題沒有針對性,讓管理部門執起法來無依無據;社區工作也停留在“請大家文明養犬”這樣的空談中,使得社區宣傳力度不大、影響力不夠[3]。在管理層面,政府部門應加強管理,建立健全飼養犬條例、犬擾民和傷人規定、犬只交易規定、犬病預防和診治及寵物犬棄養、領養服務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專門的社區養犬管理監督機構,使各項法律法規落實到位,并對提供服務的單位進行監督,對各類服務進行實效調查[4]。在社區層面,應該建立健全社區管理條例,讓社區管理者做到有法可依,才能更加有利于規范養犬行為,才能使社區生活更和諧。在個人層面,養犬者應該自覺遵守政府規定,按時按量給寵物犬進行疾病預防,出入公共場所時犬必須掛犬牌且必須由成人牽領,以確保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寵物犬已經成為家庭重要的一員。為了防止寵物犬或者流浪犬被商販進行不正當交易,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犬只市場交易管理,建立群眾舉報制度,發揮群眾力量,給人們投訴渠道。首先應制定《犬只交易市場管理條例》《犬只服務行業管理條例》,然后建立正規的、固定的犬只交易市場,并建立監督機制和群眾舉報制度,加強犬只交易市場的消毒滅源工作,以確保犬只交易市場處于正規合法的秩序[5]。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走失、流浪的寵物犬和犬只傷人等事件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引起激烈的爭論甚至是打架斗毆,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寵物犬登記制度,這是政府和機構對寵物犬進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有了完善的犬只登記制度,就能解決因照看不當導致的犬傷人后在第一時間做出賠償和處罰協議,而走失和流浪的犬也能更快地得到救助。此外政府部門應當在社區增設養犬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犬只的登記注冊和社區有關寵物犬登記的相關事宜,為進一步規范管理奠定基礎。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養犬隨意棄養問題也逐漸增多,也是造成城市流浪犬數量增多的原因,此外也是犬類傷人、傳染性疾病擴散的原因。為了更好地解決此問題,應該規范社區犬只棄養、領養細則,完善犬只隨意棄養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終身飼養,和諧與共”的理念。同時社區也應當在管理和服務上為一些由于自身健康、物質條件確實無法再繼續飼養寵物犬的人提供規范的棄養服務,以減少柳州市流浪犬的數量。例如建立暫時收容所方便需要領養的群眾及時地了解到領養信息。
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各個企業開發了許多便民服務平臺,使得人們通常通過網絡尋求自己需要的服務,因此政府在社區管理中要從管理的角度轉變為為人民群眾服務,增加人名群眾的參與度,并鼓勵和支持社區適當引進適合人們需求的便民服務,并推動社區與相關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通過引入新技術和建立政企合作平臺,推動文明養犬、健康養犬,將更多福利型服務帶到居民的身邊去。例如引進電子芯片技術,將犬的身份信息、主人的相關信息輸入到電子芯片中再將其植入到犬的體內,既有利于養犬者也利于政府部門對犬的管理,就不會發生犬丟失找不到或是犬主人棄養后管理部門不能對犬主人進行執法管理等問題。
隨著犬的飼養量逐漸增多,加強犬的管理關乎到民眾的切身利益。因此社區應加大宣傳教育,要培育公民美德,讓人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營造志愿服務氛圍。同時社區也要建立有償互助服務平臺,鼓勵志愿者、社會義工、社會團體、社區居民加入到社區互助服務平臺中,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務的培訓、獎勵、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具體細節和良好的法律保障,促進志愿者學習和從各個層面保障社區志愿服務的有效持續進行,積極調動社區居民、社會團體、志愿者加入社區服務的熱情[4]。
7日齡雛雞飼養管理要點
飼養7日齡雛雞要保持良好的飼養環境條件,7日齡對雛雞的很多指標都有重大影響,在飼養中這個階段特別重要,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飲水:雛雞進舍后2 h 進行初飲,進雛2 d 內給予涼開水,第3 天開始飲用涼水,在初飲時加入少量葡萄糖,以緩解雞體脫水,雛雞進入育雛舍,要檢查水盤是否有水、漏水,輕敲飲水器吸引雛雞,如需要強制飲水時要用手抓握雛雞頭部將嘴插入水盤內使之喝到水;5日齡時開始逐步更換大一點的水盤,水盤高度要與雞背相平,保持2/3 水位深度,保證80 只雞使用1 個水盤,并且水要保證清潔充足。
2)溫度:0~3日齡時溫度在32~34 ℃,以后每天降0.5 ℃,到第7 天減至32 ℃,以溫度計為參照,看雞舍溫,要保證雞只均勻分布在籠子內,不張嘴呼吸即可;溫度偏高應放風或打開抽氣扇通風;溫度偏低,則應及時升溫;育雛溫度以雞群感到舒適為佳。
3)濕度:濕度要控制在60%~75%左右,在第3 天就可以進行適當的通風了,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保溫。
4)密度:雛雞密度在35~40 只/m2。
5)光照:前2 d 24 h 光照,從第3 天就開始逐漸減少了,每天半小時往下減。
6)開食:雛雞飲水2~3 h 后開始喂食,按標準喂以顆粒飼料,少喂勤添,自由采食。由于雛雞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充分發育,要加強營養,在飼料原料中可添加一些免疫制劑、維生素生物保健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