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孩子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設立一個新的比賽。比賽的名字叫‘我是找錯小能手。”周五的早讀課,我宣布了這個決定。
“找錯小能手?找誰的錯?你的還是我們的?”坐在前排的小倪問。
“當然是找張老師的錯誤。”我頓了頓說。
“找張老師的錯誤?這可不行!”孩子們都不相信。
直到我宣布了“找錯小能手”比賽規則,孩子們才確信,這是真的。
“找錯小能手”比賽規則如下:
1. 從老師批改的作業、制作的PPT,以及老師的板書中去尋找錯誤。
2. 找到錯誤后,當天在學校里提醒老師,并用合適的方式讓老師接受錯誤并改正。
3. 每找到一處錯誤獎勵一張2分的尚學幣。
4. 每月底評選一次,選出本月前三名“找錯小能手”。每學期結束時,評選學期、年度“找錯小明星”。
同事得知我們班的這個比賽,開玩笑說:“你不是給自己找堵嗎?以后你們班孩子怕是要上天了!”我理解同事們的擔心,至于我為什么會開展這個比賽,完全是因為兩次尷尬的“找錯事件”。
三天前的晚上,小沙媽媽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張圖片,圖片上是語文補充習題的訂正欄,少寫了一撇的“香”字被圈了出來。我一看就明白了,是我批改時沒有發現孩子的“香”字寫錯了。看著圖片,我心中不由得嘀咕:“不就是一個字嘛,孩子媽媽也太較真了,如果是我,讓孩子訂正一下就好了。”不過,我還是誠懇地向小沙媽媽道歉了。一天后,小沙媽媽又發來了一張圖片,她在音節 “pi”上面畫了個圈。一時間,我的腦子亂成一鍋粥,各種臆想噴涌而出:小沙媽媽是不是覺得我工作不認真?她會不會覺得我故意沒有認真批改她家孩子的作業?……我打了電話給我和小沙媽媽共同的一個朋友,向她吐槽。朋友勸我別著急,她幫我先問清情況。
很快,朋友打來了電話,說小沙媽媽并不知情,發圖片的是小沙。頓時,我心中的氣消了一大半,還有些許欣喜,覺得一年級的孩子能發現老師的錯誤,還真是了不起呢!于是,我打開微信回復:小沙好棒,能夠及時發現老師的錯誤,張老師表揚你。
兩次尷尬的“找錯事件”給了我深深的思考:為什么只有小沙提出來了?我們的孩子到底缺失了什么?
我們常常用“乖孩子”來表揚一個孩子。我們為什么喜歡乖孩子呢?因為他們在家聽父母的話、在校聽老師的話,工作后聽領導的話,不需操心,便于管理。
可是,乖孩子真的是我們需要的新時代的人才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認為,學生的科學精神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什么是批判質疑?就是學生要敢于對權威說“不”,敢于提出問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最大的權威就是老師,所以,培養兒童的批判精神不妨從“給老師找錯”開始。
當學生著眼于找錯時,他們會更關注老師批改作業的對錯,這可以看成學生通過另一種形式對知識點進行復習與檢測,遠比單一的朗讀、抄寫更有效。
如何指出他人的錯誤,并且能讓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找到老師的錯誤之后,要考慮用恰當得體的語言提醒老師改正錯誤,這必定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孩子們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可以將“找錯”的對象延展到教材、名著等方方面面。找錯,讓學生帶著思考來學習,帶著科學的精神來質疑,給學生提供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思維空間和平臺,讓學生在“找錯”“論證”中尋找一條核心素養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賓山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