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日本文學史
作者:高鵬飛 平山崇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
ISBN:9787811376876
定價:48元
高鵬飛和平山崇共同撰寫的《日本文學史》注重從日語教育和教學的實際出發,編選系統的、難度適宜的日本文學史相關理論知識,精選典型的作家、作品及評論。筆者在開展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日語《國標》的本碩貫通式專業口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SGH16H108)和西安外國語大學2018年教改重大項目“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的雙學位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管理研究”(18BD02)的研究時,對本書作了重點關注。
本書共六十章。縱向上,按照時代順序分為古代篇和近現代篇。古代篇主要圍繞古典名著的解讀,展現日本文學史中上代文學、中古文學、中世文學和近世文學各階段的概況和特征;近現代篇側重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評價,以呈現明治文學、大正、昭和(戰前)文學以及戰后到平成時代的現代文學概況和特征。橫向上,通過對古典的神話傳說、歌謠和近現代的散文、詩歌、小說、戲劇、評論等文學形式,以及著名文學流派、各派別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等內容的介紹,厘清日本文學史的發展和變遷。
上古時代,是日本文學的萌芽期。《日本書紀》及《風土記》追記了日本國史,記載日本各地的自然狀況、風土人情,收錄豐富的神話傳說和生動的古歌謠;和歌集《萬葉集》的成功編撰則代表著日本詩歌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中古時代(平安時期),受中國唐代文化影響,漢文學熱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直到敕撰詩集《古今和歌集》,日本民族詩歌的地位才得以恢復。中世時代(鐮倉室町時期),貴族和歌文學走向衰落,連歌和俳諧興起;散文方面則出現了描寫新興武士生活的軍記物語和抒發隱遁者之情的僧人隨筆。近世時代(江戶時期),市民階層作為社會的主體逐漸成為文學作品的欣賞者,其審美需求催生了輕文學。
明治維新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文學開始的標志,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二葉亭四迷的《浮云》和最早的浪漫主義小說森鷗外的《舞姬》,確立了近代文學的發展方向。20世紀初,受西方影響,自然主義文學興起。代表作家島崎藤村的長篇小說《破戒》表達了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和反思,卓立于這一運動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則以其代表作《我是貓》諷刺近代社會的種種弊端。大正時期近代文學進入末期,以芥川龍之介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成為文壇主流。芥川的懷疑主義和悲觀情緒最終導致其自殺,這也意味著大正文學的終結。
昭和(戰前)時期,日本現代文學開始形成并得以發展。但由于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許多作家被征集從軍,以致文壇冷寂不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實主義文學再度受到重視。
對于日本文學史的研究,不僅是深層次了解和把握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識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為批判性地借鑒、吸收外來文化提供具有啟發性的思考。
(西安外國語大學 段笑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