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現摘錄部分內容。
《人民日報》記者:人們從這場疫情可以得到的最重要啟示是什么?
王毅:這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意識到,各國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人類實際上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病毒不分國界和種族,對全人類發起挑戰。政治操弄只會給病毒以可乘之機,以鄰為壑只能被病毒各個擊破,無視科學只會讓病毒乘虛而入。因此,習近平主席多次向全球呼吁,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而勝之。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以生命作為代價告誡我們,各國應超越地域種族、歷史文化乃至社會制度的不同,攜起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好我們人類唯一可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國家,愿意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新華社記者:疫情使世界回不到過去,中方如何看待后疫情世界和全球化未來?
王毅:世界當然回不到過去,因為歷史在向前邁進。縱觀世界發展史,人類正是在與大災大難的一次次抗爭中得到發展和進步的。中方認為,只要各國作出正確選擇,堅持正確方向,我們這個世界就一定能夠在戰勝疫情后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世界回不到過去,中國同樣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經此一役,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治理能力經受住了全面檢驗,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充分彰顯,大國擔當作為發揮了應有作用。疫情過后,中國經濟必將更加堅韌有力,中華兒女必將更加團結一心,中國人民必將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必將更加勢不可擋。
《中國日報》記者:中國向很多國家提供抗疫支持和幫助,但也有對此質疑聲音。您對此怎么看?
王毅:在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支持。對此,我們銘記在心,深表感謝。在其他國家受到疫情沖擊時,中國人民也感同身受,及時伸出援手。
為踐行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幾個月,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緊急人道行動。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向將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緊急援助,以解各方的燃眉之急;為170多個國家舉辦了衛生專家專題視頻會議,毫無保留地分享成熟的診療經驗和防控方案;向24個有緊急需求的國家派遣了26支醫療專家組,面對面地開展交流和指導。我們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開足馬力為全球生產緊缺的醫療物資和設備,僅口罩和防護服就分別向世界出口了568億只和2.5億件。
中國之所以這么做,首先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感恩的民族,我們愿意投桃報李,回報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情誼。同時,中國也是一個愿意助人的國家,每當朋友陷入困境時,我們從來都不會袖手旁觀。當年非洲遭到埃博拉疫情襲擊,中國在不少國家紛紛撤出疫區之時,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逆行馳援非洲,第一時間向非洲送去最急需的物資,并且同非洲兄弟并肩戰斗到最后。
我們知道,中國的援助不可能完全滿足各國目前的需求,我們也了解一些政治勢力對中國的意圖編造出各種負面解讀。但我們光明磊落,坦然處之。因為,中國所做的事情,從來不謀求任何地緣政治目標,從來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的盤算,也從來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我們的初衷只有一個,就是盡可能多地挽救無辜的生命;我們的信念始終如一,就是一個國家控制住疫情并不是疫情的終結,各國共同戰勝了疫情才是真正的勝利。
鳳凰衛視記者:中方是否同意就病毒源頭開展國際獨立調查?
王毅:在病毒源頭問題上,中方與美國一些政客之間的分歧,是真相與謊言的距離,是科學與偏見的對比。
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復雜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國內一些政治人物卻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簽化、把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污名化。他們高估了自己的造謠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斷能力。歷史應該由事實和真相來書寫,而不應被謊言誤導污染。我們應秉持良知和理智,為這次全球疫情敘事留下客觀真實的人類集體記憶。
中方對國際科學界開展病毒溯源科研合作持開放態度,這一進程應堅持專業性、公正性和建設性:
專業性是指溯源應以科學為依據,由世衛組織主導,讓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考察研究。目的是增進對此類病毒的科學認知,以便今后更好地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
公正性是指溯源要排除各種政治干擾,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反對任何“有罪推定”。考察應覆蓋所有與疫情密切關聯的國家,堅持公開透明和客觀理性。
建設性是指溯源不應影響拯救生命的當務之急,不應損害各國之間的抗疫合作,不應削弱世衛組織的應有作用。而應有利于增強聯合國各系統履職功能和各國團結協作,有利于完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和治理能力。
埃菲社記者:歐洲對華有兩種聲音,甚至有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王毅:中歐關系歷經國際風云變幻,總體保持合作的主基調,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一路走來,雙方積累的最重要經驗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對話來增進信任,完全可以通過建設性溝通來處理分歧。中歐之間并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開展互利合作的空間越來越廣,支持多邊主義的共識越來越多。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看,中歐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伙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
正如一句歐洲諺語所說,真朋友永不言棄。疫情發生后,中歐雙方堅定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涌現出許多感人的友好事例。面對這場空前危機,中歐之間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擺脫自我實現的猜忌,發出團結一致、攜手抗疫的共同聲音。
《環球時報》記者:中方打算如何應對美國出現的就疫情針對中國索賠的訴訟?
王毅: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無事實基礎、無法律依據、無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中國同其他國家一樣,也是受害者。面對未知的新型病毒,中國以對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衛生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最早向世衛組織報告疫情并及時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分享信息,最早確定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各方提供,最早向世界公布診療和防控方案。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我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最短時間里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承擔了重大犧牲。中國的抗疫行動對全世界公開,時間經緯清清楚楚,事實數據一目了然,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檢驗。
對受害者鼓噪所謂“追責索賠”,為濫訴者偽造各種所謂“證據”,是對國際法治的踐踏,也是對人類良知的背棄,于實不符、于理不通、于法不容。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想借濫訴侵犯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敲詐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成果,恐怕是白日做夢,必將自取其辱。
埃及中東通訊社記者:中方如何幫助非洲抗擊疫情?
王毅:非洲是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好兄弟。中非人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并肩戰斗,在共同發展道路上攜手同行,在前幾年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合作中命運與共。我完全贊同非盟委員會主席所說:“中非是朋友,更是戰友,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或損害中非友好關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非繼續患難與共、同心協力。50多位非洲領導人或致電或發表聲明,向中國送來慰問和支援。中方向非洲5個次區域及周邊國家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遍布非洲45個國家的中國醫療隊積極行動,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保障,迄今已開展抗疫培訓近400場,為當地數萬名醫護人員提供了指導。我們還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非洲在華僑民的安全。非洲在湖北和武漢的3000多名留學生除1人感染并被很快治愈外,其他人都安然無恙。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相信,在中非雙方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非洲這片年輕的大陸一定能在戰勝疫情后實現更好和更快的發展。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中方如何評價世衛組織作用?有何改革建議?
王毅:世衛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在協調全球公共衛生事業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譚德塞先生是高票當選的總干事,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信任。尤其是他來自非洲大陸,代表著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
在剛剛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致辭中積極評價了世衛組織為全球抗疫作出的重要貢獻,與會各國也都表達了對世衛組織的堅定支持。公道自在人心,世衛組織的國際地位和歷史評價,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的好惡而改變。給世衛組織潑臟水的人只會弄臟他們自己。
我還想強調的是,世衛組織是194個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機構,不可能只為某一個國家服務,更不應是哪個國家出的錢多,就屈從于哪個國家的意志。疫情當前,任何對世衛組織的打壓甚至訛詐,都缺乏最起碼的人道精神,都不會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支持世衛組織,就是支持拯救生命,這是任何有良知的國家都應做出的選擇。
至于世衛組織的改革問題。第73屆世衛大會決議已就此做出明確闡述。我們認為重點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制度、規則層面更好地排除政治因素干擾,尊重科學和專業意見,摒棄政治化和污名化的做法。二是賦予世衛組織更充足的資源,提升其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三是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事業的支持與投入。
(據新華社5.25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