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課程的功能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地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當前,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搖籃,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戰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實施“十大育人”體系,即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 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其中,“課程育人”是其中之一,并排在第一位。可見,課程育人是相對于其他九個“非課程”育人方面而言的。這里的課程育人,其實就是課程思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系統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課程育人作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要與新發展理念緊密結合,堅持用創新理念為引導,調整創新課程建設,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創新課程體系、內容、方式等。
“課程思政”一詞在學界還是較新的概念,目前對課程思政有如下的研究。邱開金結合育人目標和課程建設的內在要求來解析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認為“課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學校育人的所有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都滲透和貫穿著思政教育,其特點是課程為載體,思政教育是靈魂,課程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取向鮮明,而傳統的課程邊際淡化。”對課程思政內涵的多維闡釋,對于理解和把握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提供了不同的思路,綜合來看,各位學者基本認同的是發揮高校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在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從根本上說,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及其培養目標決定的;特殊地說,是提升中國未來承擔更大國際責任所需要大規模人才的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彌補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兩者的教育教學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
關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問題方面,“明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定位”,“提煉核心課程”,“建構以思政課程為核心的同向同行運行機制”等。石書臣認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核心內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要求,但又有不同側重。”邱開金認為“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體系,而課程思政則是教學體系。”不論思政課程包含在課程思政體系與否,學者們都能認識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關系緊密,必須同向同行,各有側重。
在課程思政的體系構成方面,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實現由“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化。應該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專業課程“四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高德毅、宗愛東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的體系構成;“促進包括通識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
目前對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重要性;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課程思政體系構成;課程思政的建設這些方面。而在對課程思政的建設上,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強調課程思政的建設指南、教室素養提升、健全評價體系、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展開。目前課程思政建設研究方面缺乏從微觀角度分析一門課程如何進行思政教育,而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課程思政微觀研究目前非常缺乏。所以本研究以《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為例深入挖掘創新發展理念下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發展理念下的《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思政具有如下意義:豐富課程思政育人理論;改革《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思政育人理論;理論真正做到與實踐緊密結合。《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思政課堂實踐,在課堂上思政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推課程思政理念在各類課程中深化普及;促進青年教師加入思政育人工作隊伍當中,豐富“三全育人”內涵。
研究目前本門課程大綱發現,本門課程的課程定位是幫助學生明確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樹立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擇業觀念、擇業技巧、創業意識等方面。從課程大綱可看出本門課程只對學生職業規劃與素質做了要求,課程思政背景下本門課程缺乏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標。根據創新發展理念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需要,根據學生身心成長規律,根據高職學生對知識接納度特點,需修訂完善《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大綱。
根據目前《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課程四個方面教學要求和主要內容,挖掘探索課程政治教育內容。從“職業生涯”內容上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等教育內容;從“職業素質”內容上提煉價值觀、人文素質、科學精神等教育內容;從“創業教育”中提煉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等教育內容;從“就業指導”提煉世界觀、政治觀、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

課程主題 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職業生涯”內容 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職業素質”內容 價值觀、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創業教育”內容 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就業指導”內容 世界觀、政治觀、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是一門實踐課程,實踐課程與時下最先進的“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深度融合。課堂上學生通過完成各種任務獲得知識、學會技能、完善人格、端正信仰。其中翻轉課程、微課等新穎級的教學方式可以隨意嵌入使用。作為一門實踐課程,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是需要學生在不斷的體驗過程當中習得知識。職業規劃與素質教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本門課程要通過任務型教學法來開展。任務型教學法的特征是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來學習不同的知識的。那么翻轉課堂以及微課剛好滿足了呃職業生涯與素質教育課程形式的轉化。翻轉課堂及微課教學方式具有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