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博士后),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學科帶頭人、健康食品營養與創制團隊帶頭人、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遼寧省健康食品營養與創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漿果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副主任。兼任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青年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副秘書長,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主要從事果品加工技術與營養品質功能調控機制的研究。
李斌及其團隊多年來致力于北方特色漿果研究,開發產品主要包括漿果酒、果汁、速溶粉、果干、果脯、罐頭及功能食品等,多項成果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湖北、江蘇等地的企業生產中應用。針對漿果柔嫩多汁、易腐爛、不耐貯運、專用加工裝備缺失、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稀少等制約漿果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經多年圍繞漿果深加工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創立了我國特色漿果深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集成體系。該技術體系在以遼寧省為主的14 家企業中應用推廣,近三年累計新增銷售額28.92 億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為遼寧省漿果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同時為推進遼寧省漿果加工行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技等項目10 余項,發表科研論文55 篇,SCI 論文16 篇,主持制定遼寧省地方標準6 項,參與農業部行業標準2 項,國家標準1 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 件。近五年獲得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1 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興遼英才”培養計劃,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 項,三等獎4 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 項等10 余項科研獎勵。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了決勝階段,現代食品工業開始發生轉型升級,食品產業發展的“新常態”已經由“方便、美味、可口、實惠”的產品需求向“營養、安全、健康、個性化、多樣性”的方向轉變,現代食品產業要求也趨向于“智能、節能、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這些對食品加工產業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2014 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提出營養健康產業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大健康”食品產業成為發展目標。
我國小漿果種類繁多、資源豐富。由于小漿果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種植效益,20 世紀以來,以藍莓為代表的小漿果類果樹得到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成為發展最快的新興果樹樹種。我國藍莓的種植集中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貴州、浙江等地區,種植區域已覆蓋全國,種植面積已達百萬畝(1 畝=667m2),且產量逐年遞增。據IBO 國際藍莓組織統計中國藍莓栽培面積和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預測2025 年我國藍莓栽培面積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近年來以藍莓、樹莓、草莓、黑果腺肋花楸、沙棘為代表的漿果因富含花青素、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而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立足研究漿果食品的功能成分、營養成分,開展漿果深加工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開發具有營養功能和調節生理功能的健康食品成為健康產業新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一個時期健康食品研究的新熱點。
未來我國健康食品產業將持續高速穩定發展,市場供應產品種類也將不斷增加、精深加工產品比例不斷提高,產品將趨向多元、優質和功能化方向發展。加上國民對于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轉變,更加關注營養與健康,漿果功能食品開發將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