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薈慧, 杜雪松, 文衍紅, 黃 杰, 羅福廣, 陳李婷, 賓石玉*
(1.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西桂林 541006;2.柳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廣西柳州 545006;3.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南寧 530021)
中華圓田螺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是一種生活于淡水中的軟體動物,其肉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李曉英等,201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田螺市場需求量大,近年來田螺人工養殖發展迅速,但目前關于田螺人工餌料的研究較少。田螺的生長與餌料息息相關,單靠天然餌料養殖,田螺的養殖效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如何提高田螺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已成為研究的熱點。藻粉和配合飼料對田螺生長的影響鮮見報道,為解決田螺人工餌料的問題,提高田螺生長性能,本試驗研究紅球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芥菜泥及在基礎飼料中添加這4種原料對中華圓田螺仔螺生長及存活的影響,為中華圓田螺仔螺人工配合飼料的開發及人工育苗技術的改進提供指導。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田螺為中華圓田螺仔螺,由柳州市谷之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紅球藻粉(粗蛋白質(CP)20%)、小球藻粉(CP 58.80%)和螺旋藻粉(CP 63.90%)均購自樂清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礎飼料購自柳州市魚家樂飼料有限公司,芥菜泥(CP 1.50%)購于柳州市桂中菜市,用榨汁機將鮮芥菜搗碎制成。
配合飼料的制備:將基礎飼料分別與紅球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和鮮芥菜泥按1:1的比例混合制成不同的配合飼料。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1日齡仔螺用基礎飼料暫養5 d后,選取規格一致、健康、吃食正常的仔螺891只,隨機分為 A、B、C、D、E、F、G、H 和 I 9 個試驗組,每個試驗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33只,分別投喂紅球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鮮芥菜泥、基礎飼料、50%紅球藻粉+50%基礎飼料、50%紅球藻粉+50%基礎飼料、50%螺旋藻粉+50%基礎飼料和50%芥菜泥+50%基礎飼料9種不同的飼料。試驗時間為30 d,基礎飼料組成和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飼料組成及營養水平 %
1.2.2 飼養管理 各試驗組仔螺飼養在直徑40 cm的塑料盆中,盆水位沒過田螺,室溫保持在(20±1)℃。每天上午8點和晚上8點換水喂料,飼料投喂時將飼料與水混合,調配成溶液倒入塑料盆,鮮芥菜泥直接投喂,適當搖晃塑料盆使飼料均勻鋪于盆底,每天觀察田螺吃食情況,根據吃食情況調整飼料投喂量,及時清理死掉的仔螺。飼料投喂前用吸水紙將各組仔螺體表的水分擦干,測量總重。試驗過程中,記錄各試驗組仔螺死亡數。試驗結束時停止喂料,清除塑料盆中的殘渣,換上干凈的水,待田螺將腸道內的食物排泄干凈后,測量各組仔螺的重量。
1.2.3 測量指標 測定投喂不同飼料仔螺的質量增加率(WGR)、特定生長率(SGR))和存活率(SR)。計算公式為:
質量增加率(WGR)/%=[(Wt-W0)/W0]×100;特定生長率(SGR)/%=[(lnWt-lnW0)/t]×100;
存活率(SR)/%=(試驗結束仔螺數/試驗開始仔螺數)×100。
式中:W0為試驗開始時各處理仔螺的平均體質量,g;Wt為試驗結束時各處理仔螺的平均體質量,g;t為飼養時間,d。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數據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處理后,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1 不同飼料對仔螺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飼料飼喂仔螺的質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長率由高到低順序依次為:H組 >E組 >F組 >A組 >I組>B組>C組>G組>D組。各組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 飼喂螺旋藻粉+基礎飼料的H組仔螺生長最好,其質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長率分別為90.91%和2.16%,E、F、A、I、B、C 和 G 組的質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長率分別是 H組的 80.00%(P<0.05)和 84.26%,43.32%和 50.93%(P<0.01),33.33%和 40.74%(P<0.01),23.33% 和 29.17% (P < 0.01),20.00% 和24.54%(P < 0.01),13.33%和 17.59%(P < 0.01),10%和12.96%(P<0.01),飼喂新鮮芥菜泥的D組仔螺生長最差,仔螺的體質量無增長。
2.2 不同飼料對仔螺存活的影響 從表2可知,飼喂9種不同飼料仔螺存活率為82.83%~97.98%,由高到低順序依次為:H組 >E組 >F組>A組>C組>D組>I組>G組>B組,H組仔螺的存活率最高,為97.98%,B組最低,為82.83%。飼喂螺旋藻粉+基礎飼料的H組仔螺成活 率 分 別 比 E、F、A、C、D、I、G、B 組 高 1.04% 、4.30%、5.43%(P > 0.05)、7.78%、7.78%、11.49%、12.79%(P < 0.05)和 18.29%(P < 0.01),但 H、E、A、C、D組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
3.1 不同飼料對中華圓田螺仔螺生長的影響許多研究報道在水產動物飼料中添加藻粉能夠不同程度地改善水產動物的生長性能及存活率 (趙子續等,2019;龍曉文,2018;石西等,2015;劉立鶴,2005)。螺旋藻粉在水產上已有廣泛應用,在飼料中添加5%~10%的螺旋藻粉投喂歐洲鰉發現,添加10% 的螺旋藻粉組的增重、特定生長率和飼料系數顯著提高(Masahiro,2016)。在金色無須魮飼料中添加5%螺旋藻粉可以顯著提高魚體的增重和特定生長率,增重和生長率分別比對照組高了 26%和 75%(Hajiahrnadian,2012)。本試驗在飼料中添加不同藻粉對田螺生長的效果比較顯示,螺旋藻粉+基礎飼料 >基礎飼料 >紅球藻粉+基礎飼料 >小球藻粉+基礎飼料。出現了同樣的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在飼料中添加50%的螺旋藻粉顯著提高了仔螺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螺旋藻粉蛋白質含量較高,螺旋藻細胞壁纖維卻極少,所以壁內營養物質易被機體吸收。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含量極少的纖維促進了田螺腸道消化。在基礎飼料中添加50%的小球藻不利于仔螺的生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小球藻作為一種植物性單細胞藻類,雖然蛋白質含量高,但其細胞壁較厚,當添加量過多時,不利于仔螺的消化吸收。紅球藻添加50%,紅球藻粉的蛋白質含量較螺旋藻粉的低,加入過多的紅球藻粉會降低飼料總能和蛋白質,影響仔螺的生長。芥菜泥蛋白含量極低,單獨飼喂仔螺,蛋白質營養明顯缺乏,故無明顯增長,在基礎飼料添加較多時影響仔螺的生長。

表2 不同飼料對中華圓田螺仔螺生長和存活率的影響
3.2 不同飼料對中華圓田螺仔螺存活的影響在水產動物育苗過程中,營養不足或者餌料不合適會影響幼體存活率。本試驗結果發現,仔螺存活率高低順序為:螺旋藻粉+基礎飼料 >基礎飼料 >紅球藻粉+基礎飼料 >紅球藻粉 >螺旋藻粉或鮮芥菜泥 >小球藻粉+基礎飼料 >小球藻粉。與單獨投喂紅球藻粉、螺旋藻粉和芥菜泥比較,投喂配合飼料的成活率較高。這可能是因為配合飼料營養較為全面,能滿足仔螺生長的營養需求。從試驗整體上看,螺旋藻粉+基礎飼料的成活率最高。陳標(2013)等在凡納濱對蝦育苗過程發現,螺旋藻粉能有效保證對蝦幼體存活率,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其變態發育。尼羅羅非魚感染嗜水氣單胞菌后,飼喂1%螺旋藻的尼羅羅非魚累積死亡率比對照組要低的多(Abdel-TawwabI,2010)。分析原因,這可能是因為螺旋藻不僅富含多種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還含有多糖和胡蘿卜素等生物活性成分,這些活性成分可以增強水產動物的免疫力,因而螺旋藻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龔洋洋,2018)。因此,螺旋藻粉可以應用于中華圓田螺仔開口餌料新資源開發。
不同飼料對中華圓田螺仔螺生長及存活的影響差異明顯,其中螺旋藻粉與基礎飼料按1:1混合飼喂仔螺的生長效果較好,存活率高達97.98%,可以為田螺人工養殖及繁育配合飼料的配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