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迪,金明蘭
(吉林建筑大學,吉林長春130118)
書名:中國畜牧業發展與科技創新
作者:李金祥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3月1日
ISBN:9787511637031
價格:298.00元
科技發展促進傳統畜牧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飼料原料、育種技術、生產流程改革、動物保健、獸醫藥品研發等多個層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
《中國畜牧業發展與科技創新》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為背景,分析了畜牧業科學技術在畜牧業產業創新中的具體應用和實踐價值。作者李金祥是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博士,他在農業、畜牧業研究上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通過分析國外畜牧產業和科技的關系,總體論述了科學技術創新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作者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數據信息,為該論述提供了重要證據,著重分析了科學技術在畜牧養殖設施裝備、環境控制、飼料配方、藥品研發、營養衛生條件以及畜禽養殖環境承載力等方面都發揮的巨大作用,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畜牧業產業化、集群化程度的提升,推動了畜牧業在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深度價值。
全書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作者具體論述了科技創新與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關系,不僅分析了國外畜牧業和科技進步的研究現狀,還提出了我國畜牧業在程度和總量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及導致差距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梳理我國畜牧業科技的發展過程和成果。
第二章至第四章作者重點分析了畜牧種業和科技的關系,畜牧產業和科技的關系,草原資源、草產業和科技的關系,延續第一章的研究脈絡,對比了中外畜牧種業發展現狀,并從科技的角度分析引發差距的原因,依據未來我國畜牧種業、產業和草產業市場前景提出了依托科技創新推動畜牧產業發展的路徑,作者認為隨著畜牧業國際市場的逐步發展和完善,未來我國畜牧企業不僅要面臨國內競爭,更要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因此實現和國際畜牧產品生產工藝的接軌是必然發展趨勢。
通過畜牧種業、產業和草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科技發展程度,我們可以看出,未來我國畜牧業科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畜牧科技的產業化、集約化發展道路上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含量,并將目前分散型的畜牧科技形成產業化發展路徑,構建研究機構、研發機關和科技公司一體化的發展體系,并通過培育畜牧科技人才,構建創新研發成果轉化體系等方式,開拓畜牧科技創新的新思路,以推動我國畜牧業的健康長效發展。
畜牧業科技創新除了要在技術和人才上下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科技產業的發展新路徑,一方面填補重大畜牧科技研究成果空白,在畜牧種業、產業和資源等方面培育新品種,研發新技術,構建新工藝等。另一方面要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提升研發企業在技術創新、應用中的自主能力和主體地位,構建科技企業發展聯盟或行業協會,實現畜牧科技企業的規范化、標準化運營,從而構建完善的科技市場,對我國當前的畜牧科技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
當前我國畜牧科技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尚未形成自主發展模式和體系,隨著我國創新創業思維的逐步推動,可以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到畜牧科技發展過程中。首先,通過傳統的畜牧、農學高校和院所等培養專業技術、科技人員,注重學校教學中的實踐性、應用性;其次在學校教學中,通過產學研、校企合作創辦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崗位素質以及創新創業水平,也可通過校企合作創建創業孵化基地,由學校組織創業導師團體,學生組成創意小組開展創業活動,設計畜牧科技研發課題,在導師團體的幫助下實現創業項目孵化,幫助學生創業。創業科技企業可以和省市縣級的農技推廣機構合作,針對重點科技研發項目落實研發經費,尋求社會公益性機構的幫扶,加大研發項目資金投入,實現科技成果和畜牧企業的有效對接,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落地生根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轉化創業成果。
這種創新創業模式能極大地激發畜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畜牧科技市場競爭力,以市場因素合理規劃畜牧科技企業的發展,實現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畜牧科技創業體系,積極培育技術力量、資金力量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畜牧科技研發項目,提高畜牧科技的創新攻堅能力。
總之,《中國畜牧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對我國畜牧業科技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前景進行了系統梳理,能有效指導我國畜牧業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畜牧科技企業市場環境的構建和完善,從而提高畜牧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實現我國畜牧科技和國際水平接軌,提高我國畜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