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飛鳳
(大化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廣西 大化 5308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當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臨床常見病,需要加強此病研究,找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才能確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本文著重闡述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藥物溶栓治療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選擇從2018 年6 月—到2019 年6 月于大化縣人民醫院中進行治療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 例患者,對治療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從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大化縣人民醫院中進行治療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 例,納入患者均符合臨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指南。排除合并有心腦卒中、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患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 組與B 組各49 例,A 組男性27 例,女性22 例,年紀最小45 歲,最大82 歲;B 組男性28 例,女性21 例,年紀最小46 歲,最大83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B 組給予藥物溶栓治療,發病低于12 小時,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將100ml0.9%的氯化鈉注射液和149 萬單位尿激酶融合到一起,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 分鐘左右。
A 組給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發病低于12 小時,在手術之前給予患者300mg的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口服,之后冠脈造影,對于管腔小于75.0%的梗死有關動脈實施支架置入術和經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
觀察兩組心功能指標和不良反應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指標,包含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F(左室射血分數)、LVEDD(左室舒張末內徑);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含心力衰竭、死亡、心肌梗死、再發胸痛。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A 組與B 組的心功能指標差距不大(P >0.05)。通過兩周治療后,A 組的心功能指標明顯優于B 組,有統計學意義(P=0.000),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s,分)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s,分)
組別 例數 LVESD(AA) LVEF(%) LVEDD(A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49 49.12±6.54 46.12±4.54 0.52±0.06 0.81±0.09 64.12±6.62 49.52±4.34 B 組 49 49.75±6.12 48.12±5.54 0.52±0.04 0.62±0.05 64.52±6.34 57.52±4.56 P 0.482 0.000 0.564 0.000 0.368 0.000
A 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24%,B 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49%,前者優于后者,有統計學意義(P <0.012),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心肌缺血的癥狀,讓其心肌部分發生急性壞死,常伴有心律失常,致使患者心源性猝死、心功能不全等現象發生。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因為冠動脈斑塊破裂產生血栓,阻礙血流,讓心肌細胞持續缺血造成壞死,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的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再灌注治療是當前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而再灌注治療分為很多種,其中應用優勢相對較明顯的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其能夠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應問題,早期患者恢復心肌功能,減少不良事件。而溶栓治療無法確保患者安全,經溶栓治療以后,只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患者完全再通,而此部分患者內有將近百分之十的患者人會再次梗塞,再次梗塞以后治療難度會變大,致使患者出現失語等后遺癥。為此,綜合來看介入治療優勢更顯著。本文研究結果為: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指標差距不大。通過兩周治療后,A 組的心功能指標明顯優于B 組,有統計學意義。A 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 組,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灌注治療臨床效果更突出,一方面能夠控制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為一舉兩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