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通
(臺州市椒江區洪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 浙江 臺州 318015)
孕婦孕期血漿容量的升高,會引起血液的相對稀釋,可導致血紅蛋白、紅細胞數量的減少,因而貧血在懷孕期間較為多見。除此外,白細胞計數的異常升高可能和母體應激反應有關,表現出生理性的指標異常,但是臨床孕婦機體免疫機制的改變,也使其容易罹患感染或其他合并癥,在白細胞計數等檢測指標上出現異常,須結合臨床加以具體分析。本研究觀察分析了200例臨產孕婦與健康孕早期女性血常規指標情況,旨在探討臨產孕婦血常規檢測的作用,為評估臨產孕婦的健康情況提供一定的參考,報道如下。
抽取2018 年—2019 年的臨產孕婦200 例以及同時期健康孕早期體檢女性200 例,前者納入觀察組,后者納入對照組,均已排除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觀察組平均年齡(28.18±1.9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7.93±2.0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 >0.05)。
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2ml 進行血常規檢測,所有血液樣本在采集后2 小時內完成。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及相配套的試劑和質控品,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說明進行。對兩組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等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應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各項血常規指標數據均以(±s)表述,組間采取t 檢驗,P <0.05 表明差異顯著。
觀察組WBC、RBC、HGB、MCV、RDW 等檢測項目與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1)。詳見表1。
表 兩組血常規檢驗結果差異對比(±s)

表 兩組血常規檢驗結果差異對比(±s)
項目 觀察組(n=200)對照組(n=200) t P WBC(×109/L) 11.59±4.63 6.15±1.76 15.5319 <0.01 RBC(×1012/L) 3.97±0.84 4.52±0.61 7.4925 <0.01 HGB(g/L) 111.58±9.47 126.71±7.80 17.4404 <0.01 MCV(fL) 82.06±6.12 87.66±4.93 10.0775 <0.01 RDW(%) 14.93±2.05 12.54±1.61 12.9667 <0.01
妊娠期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孕期對鐵有較大的需求量,而孕婦食欲以及消化功能的變化,會使鐵的正常攝取和吸收受到影響,最終可引起鐵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
紅細胞計數(RBC)指標可以體現單位體積的血液內所含有的紅細胞數目總和;血紅蛋白(HGB)是組成紅細胞的重要組分,其承擔的作用重大,主要是為組織器官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HGB 數值異常的臨床意義與RBC 增減的意義基本相類似,不過HGB 更能夠反映出機體貧血的程度[1];妊娠期RBC、HGB 水平降低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其主要原因如上所述,與體內鐵元素的缺乏有關,本研究中我院200 名臨產孕婦RBC、HGB 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孕早期體檢女性;紅細胞平均體積(MCV)指的是機體內單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以飛升(fL)為單位,適用于各種貧血疾病的診斷,MCV 的正常參考范圍在(82 ~100)fL,本研究中觀察組MCV 平均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的;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指標能夠反映出紅細胞體積的異質性,該指標用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來表示,與直接觀察血涂片上紅細胞的形態大小不均相比,RDW 指標顯得更為客觀和準確;有研究表明,當機體缺鐵時RDW 指標可出現異常升高,而且要比MCV 的下降出現得更早,是機體早期缺鐵的一種可靠指標,但其重要性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2],當MCV 數值出現下降時,RDW 的升高往往變得更加明顯;而當給予有效補充鐵劑時,RDW 指標可出現先升高(比補鐵前更高)、而后逐漸降低到正常水平的變化;本研究中觀察組RDW 平均水平為明顯高于對照組的(P <0.01)。以上兩組血常規指標水平的對比結果提示,臨產孕婦食物中鐵的正常攝取和吸收受到明顯的影響,有必要針對孕婦進行干預,如定期查血常規、有效補充鐵劑治療等,以改善妊娠結局。
白細胞計數(WBC)指的是單位體積血液之內所含有的白細胞數目總和,在本研究中觀察組WBC 為(11.59±4.63)×109/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5±1.76)×109/L,且高于正常參考范圍上限,進一步分類計數表明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細胞的升高,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如孕婦是否有發熱癥狀等進行綜合分析,如有發熱等表現則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等合并癥,再進一步結合臨產孕婦的病史、體征等,加以綜合判斷。
綜上所述,進行血常規檢測分析,對于臨產孕婦而言有利于及早通過指標的異常變化發現潛在的貧血、感染等合并癥,并可指導臨床采取早期干預治療,從而減少母兒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