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升
(大慶龍南醫院骨外科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踝關節骨折在人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傳統治療方式多選擇對患者實施石膏外固定,但效果有限。此次研究選擇104 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在研究中針對踝關節骨折患者利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實施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
104 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均為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在本院骨科就診的患者。其中包含54 例男性,50 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1 歲~70 歲之間,均值為(41.38±1.85)歲。患者均經臨床確診,并實施隨機分組對照治療。一組的治療方法為石膏外固定術(石膏外固定組,52 例),另一組的治療方法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組,52 例)。檢驗證實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切開復位內固定組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術前全面掌握患者的骨折情況,針對患者情況實施麻醉,幫助患者調整為平臥狀態。麻醉起效后于患者骨折部位做切口,對骨折部位實施準確復位[1]。之后選用可吸收螺釘或解剖型鋼板予以妥善固定,逐層縫合切口。石膏外固定組患者均采用傳統石膏外固定方式接受治療。
治療結束實施療效測評,療效一共包括無效和有效以及顯效三種類型。其中經治療患者骨折良好愈合,骨折部位未出現畸形問題,關節功能良好為治療顯效;經治療患者骨折愈合,關節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骨折部位活動輕微受限為治療有效;經治療無法達到上述標準者測評為治療無效[2]。統計兩組骨折愈合時間,計算出平均值。
此次研究的數據分析工具為SPSS20.0,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平均值以D)形式表示,治療總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上述指標驗,檢驗后P <0.05 則證實差異觀察指標數據結果間差異顯著。
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平均時間短于石膏外固定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愈合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愈合時間比較(±s)
分組 n 平均骨折愈合時間(天)切開復位內固定組 52 71.12±2.15石膏外固定組 52 85.63±3.01 P-<0.05
切開復位內固定組總有效率為96.15%,顯著高于石膏外固定組的80.77%,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效果測評結果[n(%)]
臨床針對踝關節骨折患者,需及時對其實施有效的治療,以實現骨折復位,恢復踝關節正常結構,并對骨折部位予以適當的固定,以獲得理想的預后效果。常規治療中,大多選擇對患者實施石膏外固定處理,該治療方式操作簡單,安全無創,但在骨折復位以及骨折愈合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與傳統石膏外固定治療相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應用過程中,通過在患者踝關節做切口,可以在直視情況下進行骨折復位,對提高復位準確性、改善預后意義重大[3]。本次研究對上述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并觀察到不同治療方案下踝關節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切開復位內固定組平均時間短于石膏外固定組,且切開復位內固定組總有效率為96.15%,顯著高于石膏外固定組的80.77%。上述結果充分表明,與傳統石膏外固定治療相比較,對踝關節骨折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更快,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中,可以在對患者實施麻醉、做切口之后,較為全面、直觀的觀察到患者的局部骨折情況[4]。進而予以精確的骨折復位,并使用鋼板或螺絲釘等予以妥善固定。整個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快速骨折,療效更為理想。
綜上,與傳統石膏外固定治療相比較,對踝關節骨折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效果更為理想。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且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較快,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