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云龍
(昆明市石林縣人民醫院 云南 昆明 652200)
便秘根據有無器質性病變可將患者分為無器質性病變以及有器質性病變,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中老年發病率高,若患者便秘時間超過6 個月則為慢性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發生與個體精神因素、飲食均有密切的聯系[1]。本次研究為探究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促胃腸動力藥對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比較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90 例單一應用促胃腸動力藥物莫沙必利治療患者與實驗組90 例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
實驗組90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40 例,女50 例,年齡34 歲~58 歲,平均年齡(43.12±1.12)歲,病史7 個月~13 個月,平均病史(10.34±0.12)個月。對照組90 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39 例,女51 例,年齡在32 歲~57 歲,平均年齡(43.11±1.21)歲,病史7 個月~12 個月,平均病史(10.11±0.1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史等三項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顯著差異,P >0.05。
納入標準:(1)患者均持續6 個月及6 個月以上,出現排便費勁、排便量少、大便干結,便后不爽等癥狀。(2)腸鏡檢查顯示患者結腸、直腸、肛門均未出現器質性病變,均確診為慢性功能性便秘。排除標準:(1)排除參與本次研究前兩周私自服用促胃腸動力藥物、解痙藥等其他治療性藥物患者。(2)排除腸鏡檢查發現結腸、直腸、肝門器質性病變患者。(3)排除合并嚴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患者。
對照組患者單一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效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治療,莫沙必利患者每次口服給藥5mg,每日給藥三次。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給藥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151124)治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每次口服給藥3 粒,每日給藥三次。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給藥后通便情況以及兩組患者持續給藥1 個月后病情改善情況,若患者每日排便一次,排便不費勁,則表示治愈。若患者排便次數增加,二日一次,便質變軟,排便不費勁,則表示病情好轉。若患者排便次數未增加,腹脹、排便量少、便后不爽則表示治療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好轉率的和。
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給藥后24h 內通便以及24h ~48h 通便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給藥后不同時間段內通便情況[n(%)]
實驗組持續給藥1 個月后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無效例數分別有45 例(50.00%)、44 例(48.89%)、1 例(1.11%)。對照組實驗組持續給藥1 個月后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無效 例 數 分 別 有41 例(45.56%)、40 例(44.44%)、9 例(10.00%)。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8.89% VS 90.00%),χ2=6.776,P <0.05。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常用藥物治療為促胃腸動力藥物,促胃腸動力藥物可調節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腸神經功能,加速胃腸蠕動能力,以促進胃排空,從而達到緩解患者腹脹、便秘癥狀[2]。胃腸動力藥物的使用可對胃腸道間肌肉神經元造成一定的刺激,從而促使胃腸道內壁的神經叢節后神經末梢釋放運動性神經遞質,以致患者胃腸平滑肌收縮。但糞便長期堆積于腸道,可對腸道內菌群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認為腸道內微環境的改變也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應用雙歧桿菌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這主要是優于腸道菌群中主要菌群為雙歧桿菌,腸道內雙歧桿菌的合成需要飲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雙歧桿菌正常合成對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3]。當雙歧桿菌含量減少時腸道內有害菌群數量會相對升高,腸道內有害菌群大量繁殖,可釋放大量毒素,腸粘膜吸收相關毒素后造成腸功能紊亂。本次研究顯示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促胃腸動力藥治療的實驗組患者給藥后有64.44%的個體在24h 內通便,有33.33%患者在24h 至48h 內排便,給藥后48h 內順利通便個體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持續給藥1 個月后總有效率為98.89%,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促胃腸動力藥治療療效好,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