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全法
(鄄城縣第二人民醫院 山東 菏澤 274600)
腦出血即腦血管出現病變與硬化,進而血管彈性差。是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出血,其為臨床急重癥之一[1],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腦出血病人若出血量較大,可產生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等,降低生活質量,所以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非常必要。該報告中分析神經內科急救腦出血病人的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9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神經內科急救腦出血病人,均通過頭顱CT 確診為腦出血,出血位置是腦半球出血,包括男65 例,女35 例,年齡24 ~76 歲,重度昏迷25 例.中度昏迷35 例,輕度昏迷40 例。出血量23.8 ~43.7ml,出血平均量為(35.4 士2.5)ml,均發病后1 ~3h 內實施急救。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50 例。通過對比兩組的基本信息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1 對照組進行常規急救治療,實驗組開展整體急救治療,主要如下:
1.2.2.1 院前急救:到達發病現場后,急救人員應該那是觀察病人的瞳孔,神志,脈搏,呼吸以及體溫等情況,將病人頭部偏一側,防止出現舌后墜堵塞氣道,保證呼吸順通。然后及時將病人送到醫院,轉運時盡可能的保持動作緩慢,禁忌劇烈的搬動。對于躁動者采取鎮靜劑。還應該嚴格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搶礦,對于呼吸衰竭病人開展輔助通氣;針對心跳驟停應該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1.2.2 院內急救
1.2.2.1 保守療法:首要保證呼吸順暢,及時吸痰,清理口腔分泌物,選擇舒適的題為,進行相關的檢查,進而利于診斷。確診后,對于疾病較輕的病人,選擇保守治療,靜滴甘露醇減低顱內壓,若伴有心功能不全應該適當的減少劑量,保證治療過程中,病人沒有出現胸悶,心慌的表現。按時檢查腎功能,積極補液進而保持水電解質穩定,以1500 ~2000m1/d 為宜。此外,也需進行對癥治療,進而避免出現腦水腫,腦疝。對于存在高血壓危象的病人,要靜脈速尿20 ~40mg,或地塞米松20mg,避免出現腦脊液,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腦水腫。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取蛇凝血素梅10U 止血,1 次列。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感染[2]。
1.2.2.2 手術療法:針對疾病嚴重的病人采取手術療法,34 例行微創穿刺引流,16 例行開顱手術。開顱手術選擇全麻,根據手術流程進行開骨窗,清理血腫;微創穿刺引流術萱蕚局部麻醉,術前明確血腫,精確判斷穿刺點,要避開重要功能區域。穿刺后粉碎血腫并徹底的抽吸。
1.2.3 治療過程 治療原則是絕對臥床休息,脫水降顱壓,有效控制血壓,預防再出血,防治并發癥,進而拯救生命,減少病死率與致殘率。在治療過程中,應該臥床休息2 ~4 周,保持安靜,防止情緒激動誘發血壓升高。密切監測體溫、脈搏、呼吸以及血壓等基本情況,觀察瞳孔以及意識改變。第二要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實施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病人應該禁食24 ~48h,必要時應排凈胃內容物。第三維持病人的水、電解質的平衡和營養,每天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 計算,若產生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 ~12mmHg[3]。避免病人發生低鈉血,防止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對比兩組的急救成功率及致殘率來評價臨床治療效果,做好記錄。
選擇SPSS19.0 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救治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病死率、致殘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1),見表。

表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n(%)]
腦出血發病后l ~3h 內屬于最有效的搶救時間,醫院應該形成完整的急診體制,按照病人的患病特征,在最快時間內給予精確的評價與判斷,保證病人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會嚴重的損害病人的生命健康。所以應該及時的清理病人的腦水腫,一般來說,腦水腫出現在發病后6h 內。同時在發病后的8 ~20h 達到最嚴重的狀態[4]。因此,必須在發病初期最大程度的清理腦水腫,必須在病人院急救前實施急救措施,確保患者的呼吸順暢,為搶救成功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提高搶救成功率。該報告結果顯示:通過對比兩組的治療成功率,殘疾率以及病死率等,實驗組顯著的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1),存在臨床對比價值。由此說明了,采用整體急救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腦神經缺損癥狀,效果顯著,并且優于常規急救措施,能夠更進一步提高搶救成功率。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急救腦出血患者,需在院前開始實施急救措施,盡早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干預,從而為院內后續救治成功爭取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