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華 張曉紅(通訊作者)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940)
原發性高血壓是高血壓人群中最常見的病癥,目前該疾病的致病因素較多,但是尚無明確的定論,臨床中動脈血壓過高是最主要的特征,長期的患病可導致并發心臟病、腎臟疾病等實質性器官病變,及時的治療對于病癥的緩解意義重大[1]。本文針對纈沙坦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的效果展開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本院在2019 年4—9 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 例,男25 例,女15 例,年齡36 ~78 歲,平均年齡(49.1±5.19)歲,病程2 ~14 年,平均病程(8.5±4.1)年;實驗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37 ~76 歲,平均年齡(48.9±5.30)歲,病程2.5 ~13.8 年,平均病程(8.4±4.5)年。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男女比例等一般資料相近,具有可比性(P >0.05)。
納入標準:確診的患者知悉并同意本次實驗開展,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本院倫理會對本次實驗知悉,通過并對實驗每一項工作進行監督。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金新藥業股份公司,A1901102)單獨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劑量設置為5mg/次,1 次/天。觀察患者用藥情況,對不良反應進行監測,記錄并及時停止用藥。
1.2.2 實驗組 纈沙坦(纈沙坦膠囊,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20181215)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浙江金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A1901102)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劑量設置為5m g/次,1 次/天;纈沙坦40mg/次,1 次/天。觀察患者用藥情況,對不良反應進行監測,記錄并及時停止用藥。兩組患者均給予藥物治療3 個療程,單個療程時間為7 天。
(1)血壓水平。
(2)用藥不良反應:腸胃不適;低鉀血癥;心衰竭。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表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
高血壓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為主,在長期的患病過程中,與患者的生活習慣、身體素質有著緊密的聯系,高血壓也可誘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等一系列致死率極高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高血壓會極大的增加心臟負荷,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纈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本文對該藥物聯合治療療效進行效果研究,首先該類藥物能夠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作用從而促使腎小管重吸收的過程減弱,同時能夠促進血管內皮釋放一定量的醛固酮,醛固酮能夠有效地提升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血管的收縮,極大限度的降低了心肌重構的發生率[2]。
苯磺酸氨氯地平屬于鈣拮抗劑中的一種藥物,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當中主要是通過減少體循環負荷以實現減少患者心臟負荷,實現血壓降低的效果[3]。
纈沙坦的作用機制與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作用機制并不相同,但是都能夠起到一定的降血壓作用,隨著近年來聯合用藥治療的思路越來越成熟,兩種類型的藥物也被廣泛的應用與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當中,并且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兩者的共同作用并不會引發患者出現新的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4]。
在本研究當中,兩組患者在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改善對比對照組明顯較優,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對照組無明顯增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在對原發性高血壓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纈沙坦與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