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鹽城 224006)
目前臨床上針對聲帶息肉多采用聲帶息肉摘除術進行治療,雖然其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仍舊存在復發的風險。因此,選擇一種合理的臨床護理措施十分重要。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95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聲帶息肉摘除手術,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男21 例,女26 例,年齡24 ~66 歲,平均年齡(45.62±3.88)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舒適護理措施,共48 例,男22 例,女26 例,年齡25 ~67 歲,平均年齡(46.13±3.96)歲,兩組患者均已通過臨床檢測,證實其聲帶息肉疾病,符合手術條件,無相關藥物禁忌者,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對比。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開展聲帶摘除術圍術期護理,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告知手術注意事項,同時加強健康宣教,普及聲帶息肉的病理機制;術中需加強配合,術后需加強病情監控,明確相關并發癥的類型與早期指征。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查看患者一般資料,做好早期評估,詳細進行健康知識普及,告知患者麻醉方式、聲帶息肉摘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不良癥狀,促使其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2)做好術前準備,為患者營造舒適的康復環境,更換室內物品,可擺放綠植等物品,消除患者陌生感與壓抑感。(3)提升胡亂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前進行舒適護理專項培訓,提醒其需維護好自身儀表,保持微笑服務,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引導其講述內心想法,耐心聆聽,消除恐懼心理。(4)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強化口腔、鼻腔護理,定時為患者做好清潔,維持患者口腔、鼻腔清潔,從而降低細菌繁殖造成的感染風險。(5)術后需為患者制定合理的生活指導方案,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期執行復診,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盡量避免暴躁、憤怒,少說話,執行科學的飲食計劃。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睡眠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效果;并通過滿意度調查問卷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評分為(23.64±6.28)分,對照組為(18.66±6.02)分,組間對比差異顯著(t=3.964,P=0.001),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
兩組患者術前SAS、SDS 評分無顯著差異(P >0.05);術后觀察組S A S、S D 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SDS 評分對比(x±s)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6 例(75.00%),滿意10 例(20.83%),不滿意2 例(4.17%),護理滿意度為95.83%;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2 例(68.09%),滿意8 例(17.02%),不滿意7 例(14.89%),護理滿意度為85.11%;組間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9.641,P <0.05)。
聲帶位于喉腔中部,由聲帶肌、聲帶韌帶和粘膜構成,是發聲器官的主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病變,將直接影響患者的發音情況,聲帶息肉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聲帶系統疾病,屬于良性增生性病變,臨床癥狀多見于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若治療不當,可致使患者失聲[1]。同時,聲帶息肉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職業性疾病,在教師、歌者等職業用嗓中最為多見,若治療不及,很容易導致失聲。聲帶息肉多為一側單發或多發,顏色呈現灰白色半透明,有時為紅色小突起,聲帶息肉通常伴有聲音嘶啞、失音、咽喉干癢、疼痛等癥狀表現,聲帶息肉過大可嚴重阻塞聲門,導致發生呼吸困難的危險狀況[2]。
同時,聲帶息肉常伴隨有咽喉干燥不適、發癢、異物感的感覺,用聲過多時會出現喉痛,嚴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難;喉部檢查粘膜多有暗紅色充血、腫脹或萎縮,聲帶腫脹、肥厚,聲門閉合不密,或有室帶肥厚。因此在接受聲帶息肉摘除后,患者很容易因咽喉部的不適反應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影響其正常作息,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3]。
本次研究發現,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舒適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消除聲帶摘除術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疾病認知能力,降低并發癥風險,提升睡眠質量與戰勝疾病的信心。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聲帶息肉摘除術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改善其睡眠質量,滿意度高,值得進一步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