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定西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甘肅 定西 743000)
產后出血是指產后2 小時以及24 小時陰道出血量>500ml,是分娩一種嚴重并發癥,統計數據限制該種并發癥發生率約為2%~3%[1]。目前產后大出血是引發產婦死亡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干預。而引發產后出血的因素較多,包括宮縮乏力、胎盤因素以及軟產道損傷等。預見性護理干預是在事件未發生前或者潛在發生的時候即可采取對應性護理,是預防事件發生的有效護理措施。根據以上情況,本次重點分析預見性護理措施在預防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的作用效果。
本次研究對象為120 例陰道分娩的產婦,產婦于2017 年9月—2019 年9 月在我科室進行陰道分娩。樣本納入標準:足月生產;產婦無嚴重的妊娠疾病;為陰道分娩;排除標準:具有胎盤殘留、凝血功能障礙以及精神以上產婦。按照隨機數據原則將以上產婦平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2 ~36 歲,平均年齡(27.9±2.1)歲,孕周37~40周,平均(38.5±1.5)周,產次1 ~3 次,平均(1.2±0.3)次;觀察組產婦年齡22 ~38 歲,平均年齡(29.2±1.2)歲,孕周37 ~40 周,平均(38.5±1.5)周,產次1 ~3 次,平均(1.2±0.3)次。分析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方案經我院院辦批準。
對照組產婦為一般性護理措施,產婦入院后開展相關檢查,評估產婦產力,包括生命體征觀察、并發癥評估等,產后督促產婦排空膀胱并觀察惡露情況。指導產婦開展合理飲食和康復訓練。觀察組產婦在整個生產周期開展預見性護理措施:(1)產前預見性護理。收集產婦一般資料,包括年齡、上一次生產情況等,后續護理中需要參考資料開展。心理護理:評估產婦心理狀況,對于出現嚴重心理障礙或者緊張差很富需要積極開展護理,穩定產婦情緒。運用健康宣教模式使得產婦了解分娩時間、產程以及所需經歷痛苦等,提高對于分娩認識,緩解心理壓力。從飲食、運動方面開展指導,保證規律作息時間以及進行適當運動。(2)產時預見性護理。指導產婦排空膀胱尿液,并時刻注意其生命體征。生產過程中護理人員高度重視產婦會陰部分保護,以免損傷[2]。及時鑒別產婦胎盤剝離情況,協助產婦進行胎盤分娩,如果軟產道損傷要及時縫合。(3)產后預見性護理。產后2 小時內重點觀察,陪伴在產婦身邊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回到病房6 小時內全程監控。若產婦出現臉色蒼白、惡心、嘔吐以及血壓下降等需要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觀察產婦產后2 小時以及24 小時出血量,具體測量方法:分娩過程中運用產包、紗布進行止血并在產后稱重,計算出血量,出血量=紗布前后重量差*0.95%;產后運用容器進行收集出血量。兩次出血之和為產后出血總量。
運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本次護理情況,,總分為100 分,≥90 分為滿意;≥80 分為基本滿意,<8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產后2 小時出血量為(148.3±25.3)ml,觀察組為(88±23.2)ml,兩組差異顯著(t=19.02,P=0.000);產后24小時對照組出血量(251.3±21.2)ml,觀察組為(144.2±30.2)ml,兩組差異顯著(t=21.36,P=0.000)。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5.0%,觀察組為100.0%,兩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

表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二胎開放后使得高齡產婦以及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產婦數量增加,從而也從一面提升產后出血幾率。有研究報道[3],50%產婦死亡的原因與產后大出血有關,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護理降低產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常規護理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出血,但該種護理模式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產婦個體需求。預見性護理干預首先記錄產婦臨床資料入檔案,后續護理中以該檔案資料為依據,使得護理更加具有針對性。本次觀察組分別在生產前、生產過程中以及生產后采取針對性護理,產前進行相應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協助產婦充分了解生產整體過程并以最佳狀態迎接生產,減少不良心理對于生產刺激;產時積極協助醫生和產婦開展生產,保護產婦會陰等,避免撕裂;產后密切關注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及時開展處理。經以上護理干預后該組產婦不同時間點出血量均小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結果與前人報道基本一致[4]。因此我們認為在陰道分娩中可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降低產婦出血量,保證產婦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