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楠楠 張瑜( 通訊作者)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CCU 病房 遼寧 大連 116000)
冠心病為因冠狀動脈狹窄或/和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壞死性心臟病。心臟支架置入術是治療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產生明顯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術后患者必須根據醫生的醫囑進行服藥治療并積極控制相應風險因素,若情緒控制不佳或不聽醫囑,將對放置支架治療的療效造成不利影響,影響心功能的恢復。為確保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接受支架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納入我院2018 年—2019 年間收治的98 例冠心病患者,排除心臟支架置入術禁忌證、合并精神疾患及其他不配合研究者,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心臟支架治療。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98 例患者均分成兩組:護理干預組49 例,其中男29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61.27±10.76)歲;常規護理組49 例,其中男26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60.76±10.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 >0.05)。
1.2.1 常規護理組 引導該組患者采取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采取適量運動,日常心態應樂觀積極,遵醫囑,及時正確服藥。
1.2.2護理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1)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采取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合并糖尿病者還應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合并高血壓者控制食鹽總量不超過5g/d。(2)心理干預:從病人的角度觀察其病情和心理狀況,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使病人重獲面對挫折的信心。(3)用藥干預:強調準確服藥治療的重要性,耐心講解各種藥物的療效和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按醫生的處方服藥。(4)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宜,控制心率在(180-年齡)次/min 左右,身體較弱的老年人可控制心率在(170-年齡)次/min。年紀較輕、身體條件允許者,可采取有氧運動與阻抗運動相結合的方式。每周進行不少于4 ~5 天的運動鍛煉。(5)隨訪干預:在患者出院后1周內對患者進行隨訪,確保患者隨時可咨詢、隨時得到解答,隨訪時重點詢問病情、用藥、飲食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導并回答患者的疑問,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適合患者個人情況的飲食、運動方案,了解患者的自我護理情況,是否有漏用藥或誤用藥物,提醒患者定期復查病情。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焦慮與抑郁評分(SAS、SDS)[1]、護理滿意度[2]的差異。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LVEF 均較術前明顯提高,且護理干預組術后LVEF 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P <0.01);護理干預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 <0.01);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優于常規護理組(P <0.05)。見表1、表2。
表1 干預前后兩組LVEF、SAS、SDS 的變化(±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LVEF、SAS、SDS 的變化(±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 <0.01
組別 n LVEF(%) SAS(分) SDS(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護理干預組 49 41.37±3.09 48.62±3.03* 51.64±4.83 41.37±4.54* 51.21±5.03 40.35±4.70*常規護理組 49 41.69±3.17 44.38±2.85* 50.92±5.01 47.36±4.87* 51.82±4.91 46.23±4.58*t 0.5060 7.1351 0.7242 6.2977 0.6075 6.2720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冠心病心臟支架治療后,患者身心均可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常規護理模式多為被動護理,逐漸難以滿足患者多元化需要[2]。護理干預涵蓋了患者治療和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可給予患者更細致的護理服務,主要包括了飲食指導、心理干預、用藥干預、運動干預和隨訪干預。通過以上護理干預,本研究中護理干預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P <0.01,P <0.05),證明對冠心病心臟支架治療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使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緩解,還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冠心病心臟支架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可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減輕焦慮與抑郁情緒,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