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 潘奕 郁蓓菁
(上海市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032)
髖部骨折屬于臨床治療中常見的骨科疾病,好發于老年群體,致殘率和病死率高,嚴重威脅老年人生命質量[1]。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但術后患者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研究表明,康復護理干預可改善髖部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促進術后康復。但是,患者的情緒也是影響術后康復的因素之一[2]。本研究對我院接診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實施心理彈性支持結合康復護理,分析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 年4 月—2018 年8 月接診的50 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對照組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年齡64 ~85 歲,平均(76.50±6.90)歲;觀察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齡67~85歲,平均(76.50±5.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康復訓練,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行離床坐,鍛煉強度根據患者耐受能力而定。
觀察組給予心理彈性支持結合康復護理。⑴康復護理干預:①患者患肢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外展25°,保持中立位,由護理人員指導其在床上鍛煉股四頭肌和臀肌的肌力,保證靜脈血液的回流。②患者仰臥位,指導其患肢足跟漸漸向臀部滑動,訓練踝、髖關節的屈伸運動,保持角度<40°。③患者術后2 周,護理人員指導其下床站立訓練,患肢離床和著地時,患者在助行器的輔助下,站立5min,然后回到病床休息,后期可慢慢延長其下床站立的時間。⑵心理彈性支持:①注重調整患者心理狀態,術后安撫患者情緒,讓其保持良好心態,對其進行關心和鼓勵,幫助其適應的術后生活。②讓患者家屬多陪同,使其感受到親人和醫護人員的關愛,減輕緊張和恐懼。
①分別在護理前后選擇髖關節評分(Harris)系統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②分別在護理前后選擇評價患者疼痛(VAS)評分:滿分為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強度越大。③比較兩組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和滿意度:焦慮評分:50 ~59 分:輕度焦慮;60 ~69 分:中度焦慮;69 分以上:重度焦慮。抑郁評分:50 分以下:無抑郁煩惱;50 ~60 分:抑郁傾向明顯,需引起注意;60 分以上:抑郁嚴重,需進行心理治療。滿意度評價:應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采取百分制,分數和滿意度成正比。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s,分)

表1 兩組護理效果(±s,分)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 滿意度觀察組 25 25.27±1.74 29.06±8.25 95.12±2.13對照組 25 57.72±1.78 42.72±11.35 78.46±3.06 P<0.05 <0.05 <0.05
護理后,觀察組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Harris、疼痛評分(±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Harris、疼痛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Harris 評分 V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25 45.23±5.12 67.23±5.78 8.23±0.45 4.23±0.60 對照組 25 44.98±4.89 60.28±5.49 8.28±0.52 5.78±0.78 P>0.05 <0.05 >0.05 <0.05
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導致患者髖關節功能受損,患肢失去運動功能,需要長期臥床休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術后患者失去活動能力,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研究表明,給予髖部骨折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同時進行心理彈性支持,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促進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
心理彈性支持屬于一種動態的、過程性的概念,是在術后密切關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情緒,幫助其消除危險性因素,如術后并發癥、疼痛等,同時建立保護性因素,幫助患者舒緩壓力,以愉快輕松的心態配合進行康復護理。
心理彈性支持結合康復護理患者的焦慮、抑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護理患者,同時Harris 評分顯著高于常規護理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患者,提示心理彈性支持結合康復護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髖關節的功能進行恢復,同時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接受心理彈性支持和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改善其心理情況,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緩解其疼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