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杏 于楠湘 喬美樂 鮑旭波
(黃河三門峽醫院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兒科中很多病情嚴重的患者如嚴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治療時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觀察,對此本院為此類患者提供日間病房,以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并有效緩解常規醫院病房的不足[1]。本院為有效緩解當前醫療資源的緊張,縮短患者治療等候時間,給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院于2018 年1 月進行日間管理模式改進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試驗探討兒科日間管理模式改進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本院于2018 年1 月進行日間病房護理管理模式改進,取2018 年1—12 月改進后的36 名于日間病房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為研究對象,編為Y 組,并取2017 年1—12 月36 名于日間病房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作為對照,編為X 組。其中X 組男女數量分別為20名和16名;Y組為20名和16名。X組年齡為(7.82±6.47)歲,Y 組為(7.64±6.52)歲。兩組各基礎指標比較結果均顯示P>0.05,即差異不顯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
(1)建立信息管理系統:針對需要到日間病房進行治療的患者,在疾病診斷后與病房護士進行預約。完成預約后,代替原本的手工錄入方式,護士將患者姓名、疾病類型、檢查結果等信息有效錄入至預約系統,這些信息被病房護士和門診醫生共享。日間病房管理,病房護士可以將患者信息通過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更新,門診醫生可以及時獲知患者病情變化,并對其進行指導[2]。
(2)臨床責任管理模式改進:由專屬責任護士對每名患者負責護理,在入院后由其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和病房環境介紹,并將貼有自己照片的信息牌置于病房卡槽中,便于患者掌握護士信息。此管理模式中,健康宣教方式由原本的集體宣教方式更改為由專屬責任護士單獨宣教方式,其中護理人員提前編制好PPT宣教文件對患者進行宣教,并積極引導患者家屬提問,盡可能消除患者及家屬存在的疑慮,使其以積極心態接受治療。在日間病房管理當中由專屬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病情觀察,并按照醫囑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護理責任護士依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護理責任護士依據患者的病情提供適合患者口味和病情的營養餐,滿足日間管理患者的營養需求。
(3)出院后模式改進:出院前病房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完成后將自己的名片向患者家屬發放,告知其出院后可通過電話進行相關健康問題的咨詢[3]。待患者出院后24h,代替原本的醫生隨訪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以保證護理的延續性。并且于復診前一天,責任護士通過電話提醒患者家屬及時進行復診。
測評X 組和Y 組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患者滿意度由醫院自制滿意度量表測評,其中量表中共設計專業知識、營養餐情況、病房環境等項目,每個項目下設置相應的滿意度問題,各問題均包含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五個選項,各選項分別賦值為10 分、8 分、5 分、2 分和1 分,如患者每個項目評分超過總評分70%,即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 組和Y 組患者滿意度情況對比見表。結果顯示,Y 組患者對各測評項目的滿意患者占比均高于X組,各組對比均顯示P <0.05,即差異顯著。

表 X 組和Y 組患者滿意度情況對比[n(%)]
針對當前醫療資源的緊張,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院對兒科日間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其中包含建立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完成病房的預約,并進行基本信息的登記和共享,確保病房護士和門診醫生信息一致。日間病房管理,責任護士可以將患者信息通過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更新,門診醫生可以及時獲知患者病情變化,并對其進行指導。優化臨床責任管理模式,全程護理由病房責任護士負責,保證患者護理的全面性和延續性,消除頻繁更換護理人員給患者帶來的陌生感,優化健康宣教模式,有責任護士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保證健康宣教的有效性。病房護理,責任護士不僅需要遵循醫囑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而且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和營養干預。另外對患者進行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確保出院后患者的病情康復。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兒科日間病房護理管理模式改進后,患者對專業知識、營養餐情況、病房環境等項目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改進前。因此兒科日間病房護理管理模式改進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