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霞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急診科 廣東 中山 528400)
急診科患者一般患病類型較多,同時病情較急搶救任務較重,這使護理人員工作量不斷加大,因此急診是極其容易出現護理糾紛的科室,需要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全面提升,才能夠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1-3]。本次將我院于2017 年1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急診科患者40 例作為觀察對象,探究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急診科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能與醫患人員正常溝通,無語言障礙;經家屬及本人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具有意識障礙及精神障礙;按隨機法分配,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 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1 例,女性患者9 例;平均年齡(50.8±2.6)歲,患者疾病分類:急性心肌梗死5 例、中毒4 例、急性腦出血6 例、急性顱腦損傷5 例;對照組: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12 例;平均年齡(50.2±2.5)歲,患者疾病分類:急性心肌梗死4 例、中毒6 例、急性腦出血6 例、急性顱腦損傷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手段,患者入急診后,對患者進行主動溝通,詢問病情,記錄一般資料嚴重者為患者進行吸氧同時進行心電圖檢測。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①優化就診流程:構建優質護理服務團隊,制定優質完整的護理方案,同時,對護理小組中各個成員進行護理培訓。②護理理念更新:急診護理人員需要設立全新的護理理念,以患者為服務中心,強化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為患者進行簡單的基礎護理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及飲食指導等;③診治預前護理:引導患者及家屬進行進食以及洗臉等,保持患者呼吸通暢,并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避免患者因為突發疾病產生心理負擔,促進治療;⑤病房護理:采取患者的舒適體位為患者進行吸氧,同時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定時巡房與患者溝通,詢問患者的內心感受。
用焦慮自評表(SAS)及抑郁自評表(SDS)進行評分,判斷患者情緒狀態,并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很滿意、滿意、不滿意、)進行比較,總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25%,很滿意75%、不滿意0%,總滿意度100%,對照組護理滿意50%,很滿意10%、不滿意40%,護理滿意度60%,P <0.05,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觀察組 20 47.12±3.15 40.56±4.65對照組 20 66.45±5.11 64.42±5.09 t 14.4008 23.4431 P 0.0000 0.0000
急診室中的患者一般為危重癥患者,對患者的搶救以及有效的管理至關重要,在搶救過程中時間緊迫,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是極大的考驗,如果護理人員在搶救過程中能夠保持冷靜以及理性的為患者按照操作步驟進行,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搶救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對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大大提升,同時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緊張情緒,降低護理人員的投訴事件的發生,盡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4]。
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表(SAS)、抑郁自評表(SD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P <0.05)。
綜上,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