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琴
( 國家電網公司職業病防治院 浙江 建德 311600)
塵肺為呼吸系統領域一種多發的進行性肺纖維化疾病,COPD 為其常見并發癥。此合并癥患者極易出現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多采用BiPAP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是防范呼吸衰竭病情加重的有效手段[1]。在采取該項措施治療同時,重視相應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對進一步改善預后意義顯著。本研究就此展開探討。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塵肺合并COPD 患者200 例,與《塵肺病診斷標準(GBZ70-2009)》和中華醫學會制定的COPD 診斷標準符合。隨機分組,觀察組100 例中,男72 例,女28例,年齡56~74歲,平均(65.22±2.35)歲;病程2~37年,平均(21.44±3.09)年。對照組100 例中,男69 例,女31 例,年齡54 ~75 歲,平均(65.28±2.39)歲;病程4 ~36 年,平均(21.47±3.03)歲。組間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 >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醫護方案,即營養支持、抗感染、減輕心臟負荷等。觀察組采用BiPAP 無創機械通氣模式治療,并施以相應的優勢護理。即將無創呼吸機設置為S/T 通氣模式,調整吸氣末壓至理想范圍,初始為6-8cmH2O,漸增至12-20cmH2O 水平,呼氣末正壓初始為4cmH2O,呼吸機參數值依據患者血氣情況等上調,氧流量4 ~6L/min。同時施以相應優質護理,具體為:(1)傳媒教育:通過多媒體形式,將塵肺病知識直觀形象向患者展現。(2)排痰干預:教會患者有效排痰方式,即取坐位,雙腳著地,取一枕頭于腹部環抱,保持上半身向前傾,指導做3 ~5 次腹式呼吸,注意動作需深而慢。(3)血氣監測:密切監測SpO2,以對氧流量做出有效調節,將此項指標于90%以上維持。(4)并發癥預防及護理:做好胃腸脹氣、受壓處皮膚破潰、口咽干燥;氣壓傷等并發癥的防范工作。(5)飲食指導:以富含蛋白的食物為主。若為低鈉血癥及低鉀血癥者,需充分攝入含鈉鹽及鉀的食物。(6)運動干預:包括腹肌及上下肢運動訓練,至少每周5 次。(7)家庭和社會關愛:提高家庭和社會關愛力度,以使患者獲得精神層面的支持。
(1)對比兩組醫護前后血氣指標,即PaO2和PaCO2水平;(2)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 量表)評定,共含條目32 個,其中正向17 個,反向15 個,單項1-5 分,分值呈越高顯示時,生活質量越理想。
所涉數據均在SPSS22.0中錄入,組間計量資料血氣指標水平、生活質量評分均應用(表示,施以t 檢驗,P <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醫護前,血氣指標PaO2、PaCO2經測驗無差異(P >0.05),醫護后,PaCO2 均有降低,PaO2 均有升高,且觀察組相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s)
項目 時間 觀察組(n=100) 對照組(n=100) t P PaO2 醫護前 54.72±9.66 55.17±9.45 0.333 0.740醫護后 67.92±14.17 60.29±10.81 4.281 0.000 t 7.697 3.565 - -P 0.000 0.001 - -PaCO2 醫護前 70.49±16.12 69.92±14.15 0.265 0.791醫護后 55.71±10.19 63.22±12.31 4.670 0.000 t 7.750 3.572 - -P 0.000 0.000 - -
醫護前,生活質量評分經測驗無差異(P >0.05),醫護后,各測驗分值均有升高,且觀察組更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 n 醫護前 醫護后 t P觀察組 100 81.72±5.56 95.41±3.43 20.956 0.000對照組 100 81.75±5.56 84.52±3.71 4.144 0.000 t 0.038 16.292 - -P 0.970 0.000 - -
BiPAP 無創機械通氣聯合優質護理可促使塵肺合并COPD 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癥問題有效改善,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可進一步推進恢復進程。本次,觀察組重視開展優質護理工作,通過多媒體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通過排痰指導,可減輕患者不適,消除臨床癥狀[2]。進行并發癥預防和飲食指導,可保障臨床安全,提高機體耐受疾病的能力。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血氣指標和生活質量評測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塵肺合并COPD 采用BiPAP 無創機械通氣模式治療,并進行相應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血氣狀況,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