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
( 內江市東興區鄧洪診所 四川 內江 641109)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且多數患者合并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發病率高、病死率高。根據臨床特點可將冠心病分為5 種類型,常見類型為心絞痛和心肌梗,心絞痛是冠心病最早階段,患者常表現出胸悶、胸痛,進行積極的干預可有效減輕及減少發病,緩解臨床癥狀。近年來,中醫治療法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就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選擇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于我診所治療的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70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5 例。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16 例,女19 例;年齡52 ~75 歲,平均(59.47±4.26)歲。觀察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54 ~76 歲,平均(60.83±4.5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分析無顯著差異(P >0.05),可對比。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內科學》[1]第8 版;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心氣滯血瘀征,主癥:心胸刺痛,胸脅竄痛;次癥:神疲乏力、心悸不寧、胸悶氣短;舌黯,見瘀點或瘀斑,脈弦或澀;主癥、舌脈象必備,次癥兼1 ~2 項即可確診。
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降脂,口服,10mg/次,1 次/d;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口服,75mg/次,1 次/d;給予蚓激酶腸溶膠囊口服,60 萬單位/次,3 次/d。觀察組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法,藥方組成:赤芍、生地各12g,柴胡、當歸、川牛膝、枳殼、延胡索、桃仁、川芎各9g,紅花6g,桔梗、甘草各3g,隨癥加減:胸脅竄痛者,加香附9g、郁金9g;心胸刺痛者,選三七粉2 ~3g,或乳香、沒藥各6 ~9g;心悸不寧,早搏時發者,加丹參15g、龍齒30g,1 劑/d,100ml/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
療效評判標準:癥狀顯著改善,心電圖恢復正常為有效;癥狀有一定的改善,心電圖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病情無任何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比較兩組治療4 周后胸痛、胸悶、乏力、情志不暢等癥狀、體征評分,按輕、中、重3 個程度進行評估,分別記0、2、4、6 分,分數越高癥狀及體征越嚴重。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77.14%(27/35)低于觀察組的97.14%(34/35),具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較對照組,觀察組胸痛、胸悶、乏力、情志不暢評分均降低,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分)
組別 n 胸痛 胸悶 乏力 情志不暢觀察組 35 0.84±0.57 0.65±0.39 0.48±0.38 0.41±0.34對照組 35 1.56±0.61 1.47±0.43 1.53±0.46 0.96±0.41 t 5.102 8.357 10.411 6.1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冠心病通常分為5 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發病率較高的為心絞痛型,分為不穩定型及穩定型兩種。穩定型表示病情相對穩定且血管內壁附著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亦相對穩定。既往臨床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只能緩解臨床癥狀,整體治療效果有限,且易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胸痹”范疇,應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血府逐瘀湯為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劑,由枳殼、當歸、川芎、桃仁等眾多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主治胸中血瘀證[3]。方中桃仁、紅花具有化瘀活血的功效;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當歸、生地具有養血滋陰、養血活血之功效;柴胡疏肝升陽、和解表里;桔梗寬暢氣機;牛膝祛瘀通脈并引血下行;甘草于諸藥中起調和作用;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本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更高,胸痛、胸悶、乏力、情志不暢積分均更低,表明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提高治療總有效率,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