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10014)
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醫學教育工作是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與理論知識結合到一起[1]。在教學的過程中,麻醉教學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其不僅結合了生理性、病理學、藥理學等知識,也考驗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2]。在外科手術中,很多手術都是需要實施麻醉的,麻醉醫生就肩負著為患者與醫生提供安全與舒適的麻醉條件,同時還要協助外科醫生實施手術,監管患者的生理機能,以此來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在我國臨床醫學教學中,麻醉是一個相對基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隨著當前醫學的不斷發展,對于醫學生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適當的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在臨床上的技能與經驗。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驗證病案教學法在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本文以我院部分實習醫生為例,深入研究病例教學法在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教學中的作用,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從2016 年4 月—2018 年4 月接受相關課程的麻醉科實習生62 人為主要研究對象,再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有31 名學生。實驗組中,男生共17 例,女性患者14 例,學生年齡在23 歲~31 歲,平均年齡(27.5±4.7)歲,本科生有18 人,研究生有13 人。對照組中,男生共18 例,女生13 例,學生年齡24 歲~33 歲,平均年齡(28.7±3.7)歲。分析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學歷等數據,差異不具顯著性(P>0.05)。
對照組:本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根據相關的大綱要求,實行系統的串講,使用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講解麻醉的基本知識,并且告知學生的其中的重點與難點,講解之后,布置課后學習任務。
實驗組:本組學生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病案教學法。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是病例需要時典型病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代表性,病例的內容應該具備患者基本的疾病信息,日期比較新,而且真實有效。另外,在問題設計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與邏輯性,講解的內容不要脫離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水平。保證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由難到易,同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學生可以自行的查找相關資料,比如說課本教材或者是公開發表的期刊。在進行集體討論的過程中,討論的方式就是學生針對病例與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展開自由討論,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對別人的意見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師在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比較兩組學生對于教學的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價指標是評定者的信度值,值是0.81 ~0.93,則代表具備良好的信度與效度,能夠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滿分為100 分,很滿意是大于90 分,滿意是50 ~90 分,不滿意則是小于50 分。總滿意度為滿意與很滿意之和。在完成教學任務后,通過問卷與理論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考試成績滿分為100 分,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評定教學效果,調查研究的對象的評價情況可以分成好、一般、較差三種。
本文采用SPSS21.0 版本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數型資料以(n,%)進行表示、通過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 檢驗,P <0.05 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性。
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為93.55%,對照組的教學滿意度為6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n(%)]
實驗組的考核成績要高于對照組,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s,分)

表2 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s,分)
組別 例數 考試成績實驗組 31 87.43±7.29對照組 31 74.37±6.34 t 7.5264 P 0.0000
實驗組的教學方法評估較好人數要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方法的評估結果[n(%)]
在臨床上,麻醉學屬于一門結合理論、實踐與應用教學于一身的學科,因此,在臨床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其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比較機械的。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都是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缺乏綜合分析的能力,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不能很好的適應工作的環境[3]。為了能夠培養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需要培養的就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迅速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很多學生初到麻醉科室都有一種恐懼的心理,覺得處處都是危險,也不知該從何下手,帶教老師教一點,自己學一點。針對這些情況,老師在遇到具體的病例時,一定要讓學生先查看患者情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還要詢問患者是否有特殊的合并癥,以便準備麻醉方式[4]。
病案導學式教學法主要是將教學大綱作為主要依據,而將病案作為主要基礎,通過問題導向的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的教學環節包括展示病案,再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學與思考的方式來講解相關知識,在臨床上,通過典型的病例展示給學生,并且輔助學生全面的分析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病因病機。在進行病案分析的時候,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并且在分析病案的過程中,能夠抓住相關問題進行展開討論。啟發性病案主要包括分析啟發性的病案,并且通過巧妙的構思與患者的病情描述,對病案中隱藏的理論問題進行辨證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漸進性對病案進行分析的方式,教學難度也要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而增加,逐步增加病例中病情的復雜程度,教師則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啟發等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而病案討論法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一起對一些臨床上遇到的病案進行討論與分析,轉變過去教學之中,教師單向授課的模式,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要應用了以教師為主的病案討論課;以學生為主有準備的病案討論課;以學生為主無準備的病案討論課。針對術中與術后可能遇到的并發癥,事先準備相應的處理與解決方案。再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分析,進行啟發式的教學,讓學生慢慢的了解到醫學常識與臨床工作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再逐漸的應用到臨床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幫助老師處理手術中的突發狀況的時候,運用現有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問題。另外,在尋找典型病例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其中的原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培養醫學思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疾病發展與治療的過程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在鞏固了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5]。
此次試驗結果顯示:對于病案教學法在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教學中,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為93.55%,對照組的教學滿意度為67.7%,實驗組的考核成績要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教學方法評估結果中較好人數要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將病案教學法引用到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教學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滿意度,是學生獲得更理想的成績,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實踐能力,這樣的方法值得在住院醫師規范化教學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