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薇弘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音樂教育在全國中學校備受重視,在音樂的教學之中,除了聲樂教學之外,器樂教學也納入其中。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現在的中學生對于傳統的民族樂器相對陌生,作為一名即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起普及民樂的職責,將民樂帶入中學一線課堂,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二胡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多年來以樂曲《賽馬》《二泉映月》所為人熟知。然而近年來隨著國人對西方音樂文化了解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利用本民族的音樂元素,結合西方的音樂體裁創作出不一樣的二胡作品。本文主要探究二胡藝術在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讓學生更直觀深入接觸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從而引導學生熱愛,弘揚傳統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二胡教學 ? 中學教學 ? 民族樂器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17-02
二胡又名“胡琴”,出現于唐朝,史稱“奚琴”,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一般認為現在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它既適宜營造深沉、悲涼的氛圍,也能營造氣勢恢弘的意境。提起二胡,不得不提到一位偉大的民樂改良家、音樂教育家——劉天華。他借鑒小提琴的演奏技術,將其應用到二胡上,不僅如此,還將二胡由伴奏樂器變為獨奏樂器,并引入高等學府,使其成為一門專業的音樂學科,培養了如蔣風之、陳振鐸等一批優秀的二胡演奏家,創立了劉天華二胡樂派。自此之后各大音樂學院相繼成立民族樂器系,而二胡則是其中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此后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學計劃、設立教學目標、創作曲目、編訂教材等等,都將二胡教學的發展朝著科學化、專業化引領。
改革開放后,中西方交流日益密切,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學習西洋樂器,甚至西洋樂器開始轉變為社會音樂學習的主流,就筆者所就讀的學校所在地——揚州來說,大部分琴行都開設鋼琴、小提琴、爵士鼓等西洋樂器培訓課程,而開設類似于二胡(不包括古箏)等其它傳統的民族樂器課程的琴行少之又少。而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如此,在如今中學音樂教育之中,傳統民樂教學尤其是二胡的教學受到了忽視,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習到關于民族器樂方面的知識,經常被教師忽視,而關于二胡的知識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中學音樂教師對于民族樂器的教學還僅僅是給學生介紹一下樂器的名稱及用途,這樣學生對于傳統民族樂器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認知的最底層,長此以往,學生缺失了學習民族器樂的興趣。
一、二胡教學在課堂應用存在的難題
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之下,大多數家長迫于孩子的升學壓力,不得不放棄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培養。一些中學校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以及對于學校升學率的考慮,使得音樂這門學科在眾多課程之中處于忽視地位,由此可見,二胡等民族樂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少之又少。社會中有部分全日制普通藝術高中,此類學校多以開展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而文明,即便如此,藝術類課程大部分安排在自習課或是課外活動課時間。
(一)二胡學習時間長,見效慢
正如民間諺語所說:“百日笛子,千日簫,小小二胡拉斷腰”。二胡的入門學習十分枯燥乏味,從學琴初期的運弓和指法練習,再到后期的樂曲的練習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這都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逐漸淡薄。
(二)相比我國民族音樂,外來流行音樂廣受歡迎
伴隨著改革開放,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外國友人在了解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我國的青少年也在了解外來音樂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歐美、日本、韓國涌入我國,使得現在的中學生對于外來流行音樂十分崇拜,所以外來流行音樂的影響不容忽視。
(三)學生課程繁重,休息時間少
綜上所述,學習二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迫于應試教育下升學的壓力,學生課余時間少之又少,即便是學生熱愛音樂,喜歡二胡,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四)二胡師資力量的不足
目前各地中學音樂教師基本均是來自各大音樂類高校的聲樂、鋼琴專業的老師,他們在自己本專業的學習上是系統而專業的,然而在中學之中,專業的二胡教師卻是相當稀少,雖然有鋼琴、聲樂專業的老師學習過二胡,但是就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并不能夠很好的完成課堂教學,而且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興趣,這就很容易使得學生在學琴過程中喪失興趣。
然而,二胡教學模式在中學教學之中并不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這是由于多年來普通大眾對于二胡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賽馬》《二泉映月》等樂曲,正如上文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外來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使得此類傳統作品不能很好的得到年輕學生的認可,所以學生對于二胡的喜愛程度也大大減少,這就使得二胡等此類民族樂器不能很好的在中學課堂之中推廣。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專門為二胡作曲,在利用本民族元素創作的同時,也很好的結合了西方的音樂體裁。
二、如何更好的促進二胡教學在中學課堂中的應用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除了讓學生認識了解民族樂器之外,如何將二胡等民族器樂更好的在課堂之中應用則是現在中學音樂教師需要考慮的。因此筆者在之前實習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明確教學的目標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要了解,在現階段的二胡教學并不是為了培養二胡演奏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中學生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以此來獲得相關的音樂知識以及興趣上的共鳴。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應該用語言來引導學生分析旋律,樂曲情緒及主題思想。同時教師應擺正定位,切忌成為學生練習時的“監工”。作為教師,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練習的技巧及正確的弓法指法;對于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以及表現力。同時,通過學習二胡,來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理論知識如:音樂的旋律、調式、調性等。
(二)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在學生前期的樂器學習之中,學生學習的好壞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老師的引導,作為一名教師,激勵學生學琴的興趣便是教學的第一步,只有激發了學生學琴的興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的深入。教師激勵學生學琴興趣的第一步便是在平時課余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接觸,了解二胡。
首先,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邀請二胡名家來學校演出、講座,讓學生體會到二胡藝術的曼妙。
然后,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二胡文化以新鮮,有趣的方式呈獻給學生欣賞,使學生對于二胡這件樂器的傳統觀念有所改觀。
最后,通過政府或者學校開設相應的二胡課程,聘用專業的指導老師,鼓勵學生了解二胡,接觸二胡,學習二胡增加學生對于二胡的興趣。
以上三點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二胡,而且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二胡的興趣,對于我們開展教學工作起到了更好的推動作用。
(三)幫助學生建立學琴信心
筆者認為,學琴的道路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適當、有效的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琴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經常給學生進行示范演奏,對學生明確目標,及時指出學生練習過程中的錯誤,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學琴的信心如: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正確的持弓手型、運弓手型;在練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鍛煉拉琴時的平穩氣息;幫助學生多多練習各調音階、琶音練習等等。老師在平時教學時還應注意不應打擊學生自尊心,在平時課堂中多以鼓勵為主,對于基本功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多方引導,慢慢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琴技巧。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建立學習信心。
筆者認為,音樂課程的開展從根本上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而二胡的教學也應該是為更好的音樂教學服務,所以,音樂教師可以借助二胡教學平臺,以此為契機更好的為音樂教學服務,更好的引導學生熱愛關注中國傳統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峰.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2]馬驥遠.現當代二胡教學觀的形成與發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3]賈洪成.二胡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6,(02).
[4]譚雪.淺談提升素質教育之器樂進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
[5]劉安娜.民族樂器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