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聲樂屬于一種通過人聲演唱,開展藝術表現的音樂形式。其主要通過發聲器官、共鳴腔體結合氣息進行科學的演唱。聲樂表演注重“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所以在高校聲樂表演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注重聲樂技巧的教學,而且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只有掌握聲樂作品真正的內涵,才能做到“以聲感人、以情動人”。本文從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情感調控的重要意義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正確定位音樂內容與情感、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指導學生把控情感度等方面的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校 ? 聲樂表演教學 ? 情感調控 ? 激發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07-02
聲樂屬于一門綜合藝術,能夠通過人們的思想情感,并且利用聲樂技巧,表達出不同的情緒。在實際的聲樂表演中,情感的調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會直接對聲樂表演的感染力產生影響。因此,高校在開展聲樂表演教學課程的時候,要想提升表演的感染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高校聲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對歌詞與內容進行徹底的分析,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調節與情感控制能力。在聲樂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扎實的文化理論功底,實現與聲樂技巧的互相融合,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將其培養成為優秀的聲樂演唱者。
一、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情感調控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校聲樂表演來說,并不僅僅是對發聲技巧進行考驗,且對演唱者的情感表達也需高度重視,這就與情感調控有直接的關系。只有結合音樂作品的內容,并且在后續的表演過程中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控制,才能夠保證表演的感染力,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所以,在聲樂表演教學過程中,情感調控與發聲技巧一樣,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情感是聲樂藝術的靈魂
聲樂主要是通過人聲演唱的方式將音樂作品呈現出來,其不僅需注重發聲的優美,還要保證發聲技巧的準確性,更重要的就是情感控制與情感表達[1]。情感能夠讓聲樂藝術具有靈魂,使聲樂表演不僅僅是一種發聲形式,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影響人們的目標。如果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沒有情感的支撐,就會影響整體的表演效果。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發聲技巧固然重要,這屬于聲樂表演的核心,但是教師與學生都要意識到優秀的聲樂表演并不僅僅是音樂作品的旋律,而是能夠將旋律背后的情感展現出來。如果演唱者僅僅能夠憑借發聲將音樂作品的旋律展現出來,但是無法將旋律背后的情感展現出來,就會導致聲樂表演失去靈魂。因此,就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來說,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使其能夠在表演中將情感表現出來。
(二)情感彰顯聲樂藝術的感染力
既然聲樂藝術屬于一種歌唱表演形式,就需要具備較強的感染力。就聲樂表演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做到聲情并茂,以此打動觀眾,形成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其中聲情并茂的“聲”主要就是發聲,“情”就表示情感。若在表演的過程中沒有做到聲情并茂,就無法感染觀眾。因此,對于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來說,教聲樂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情感調控的能力,保證聲樂表演能夠做到“聲情并茂”。
(三)情感反映音樂作品風格
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應當具備不同的風格,進而獲得大眾的喜愛與認可。若每一首音樂作品的風格都是相同的,對于欣賞者來說聲樂表演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2]。不同的創作者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投入的情感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作品都會具有自身的特色。在表演的過程中,只有感悟作者的真實情緒,并表達出來,才能夠體現出音樂作品的風格。然而,如果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演唱者沒有將情感表達出來,就可能會導致作品的風格被淹沒,欣賞者僅僅能夠感受到聲樂演唱的技巧,可能會對音樂作品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高校的教師只有培養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才能使其在聲樂表演中將音樂作品風格凸顯出來。
二、高校聲樂表演教學中的情感調控建議
(一)正確定位音樂內容與情感,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質
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會對其實際的情感調控能力與情感素質產生較大的影響。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越高,就表示其能夠更好的對細膩的情感表達進行控制。所以,就高校的聲樂表演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要想提升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教師就需要從提升綜合文化素質入手,具體闡述如下:①保證學生對于樂曲的歌詞內容與基本內涵有正確的理解,才能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對“詩情”進行準確的把控。需要對歌詞本身的語義、歌詞寫作背景以及曲調之間的聯系等做深刻理解。以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例,這首樂曲能夠直觀的彰顯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誓死抗日的決心。通過對《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的分析,其中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大好兒女為了保衛家鄉,視死如歸的堅決心理,以及日本倭寇的殺戮景象,教師都需要作為重要的引導人員,從文化與音樂的角度帶領學生感受其中蘊藏的情感[3]。②挖掘聲樂作品中不同曲調蘊藏的情感內容。由于歌詞表達出來的情感具有較為直觀的特點,曲調則能夠將更加內斂的情感表達出來。但是,不同曲調中蘊藏的情感并不比歌詞少,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挖掘不同曲調的特點。例如,節奏較為輕快,旋律上行,一般都能夠表現出高漲的情緒,呈現出熱烈的氛圍;而一般下行的旋律,節奏較為平緩,大都用來表現低落的情緒。使用大調能夠凸顯出明亮、莊嚴的情緒;而使用小調,則能體現出一種較為安靜與悲傷的情緒。作曲家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就將這些特點作為依據,將七個音符根據長短、高低等關系進行完美的融合,逐步打造出良好的音樂形象,將自身的情感寄托其中。這些都不是發聲技巧,而是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必要條件,對培養學生的情感調控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教師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了解其他不同文化,實現繪畫、文學等與音樂的交融,使學生掌握聲樂作品中更細膩的情感。
(二)在演唱中積累情感體驗,激發想象力
就高校的聲樂表演過程來看,演唱者表達自身的情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就是從客觀的角度開展對作品的分析工作,進而產生較為客觀的情感。其次,就是在表演作品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理解創造出來的情感[4]。這兩種情感只有同時存在,才能使聲樂表演更加飽滿。學生產生的客觀情感與其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息息相關,在創造自身情感的過程中,則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個性與聲樂素質等有直接的關系,主要的因素就是聲樂技巧、嗓音等。聲樂學習人員自身的演唱情感創造不僅要注重實踐感受,還要保證其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積累更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體驗生活中的情感,注重課堂學習與實踐相融合,真正融入到生活中,才能夠形成細膩的情感體驗。在實踐的演唱表演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反復提升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才能更好的掌握聲樂表演的情感調控能力。
與此同時,要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為大多數的聲樂作品都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點,許多作品大都是將一個時代的情感展現出來。而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其無法對不同作者的時代進行體驗。也就是說,只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學習聲樂作品的過程中發揮想象,才能夠形成一幅形象鮮明的畫卷。下面以《黃水謠》這首歌曲為例,這首歌曲主要描繪的就是日版侵略者對侵害中國的殘酷景象。這都是當代演唱人員無法體會到的,黃河兩岸的人民本來生活富足,豆花飄香、高粱成熟,歌詞的開篇描繪了在日本侵略者大肆侵略我國土地之前,黃河兩岸還處于沃野千里的狀態,預示著新一年的豐收,男女老少情緒都十分高漲。然而,在日本侵略者開始侵略之后,無惡不作,導致了兩岸人民妻離子散的景象。在這首樂曲中,前后的情緒變化十分明顯。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并發動自身的想象思維,以此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高校的聲樂表演來說,情感調控十分重要。聲樂教學是一門寶貴的藝術,在藝術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情感表達,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的情感體驗,并且保證音樂與演唱情感的一致性。因此,相關的教育人員在培養學生演唱與發聲技巧的同時,要將培養情感調控能力置于首要的位置,使學生能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并且將情感、思想等準確把控,才能促進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杜曉山,孫炎楓.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初探[J].音樂時空,2016,(05).
[2]魏春艷.試論聲樂教學中對情感與情緒調控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2,(08).
[3]劉芳,王進.淺析聲樂表演中的情感理解[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
[4]李思思.聲樂表演教學中情感調控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討[J].音樂時空,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