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龍
摘要:加強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那么小學應該如何進行生命教育呢?主要包括:應重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方式應靈活多樣、開展專題活動、營造生命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關鍵詞:重視生命教育;教育方式多樣;專題活動;文化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9-0298-01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教師在課內或課外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有關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完善生命的教育。在現階段,人們的生命觀不容樂觀。全國每年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消失一個班。在中小學乃至大學,自殺及他殺現象也屢有發(fā)生。有資料顯示,每年至少有25萬人死于自殺,有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已經成為中國死亡原因中排序第5位的原因,在15—34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是首位死亡的原因。而有輕生念頭的人就更多了。當前,中小學生打架斗毆等暴力現象在校園里也時有發(fā)生,甚至釀成人命案的事件也偶有發(fā)生。
加強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那么小學應該如何進行生命教育呢?
1.小學教學中應重視生命教育
在小學教學期間,教師必須要重視生命教育,主要因為良好的生命教育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得小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客觀存在,并且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珍愛生命意識,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在小學教學中引導小學生感悟生命,可以引導小學生積極欣賞生命,在其實際學習期間,能夠全面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使得小學生能夠更加關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在提高其思想素質的基礎上,完善小學生的人格發(fā)展體系,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小學教師在教學期間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生命存在的特點,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基礎素質,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對于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上,教師可以設定我從哪里來的主題,通過該主題的探討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孕育過程,同時理解母親懷胎、養(yǎng)育的不易,進而讓學生更加珍惜生命,同時也更加注意自己和母親的關系。同時也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樹立生命價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問學生長大后希望做什么,同時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找出不合理的進行糾正,幫助學生從小樹立一種科學的生命價值觀念。
2.生命教育方式應靈活多樣
首先是課堂教學。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做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教師要打造生命課堂,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思想、個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甚至是學生走上講臺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權、主體性,激發(fā)課堂活力,讓每一次課堂教學都充滿生機。
其次是課外教學。教師僅僅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無疑有說教之嫌,雖然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豐富課堂,但是也讓生命教育不是那么有說服力因此,科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走出課堂,走進自然的機會,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即使沒有這樣的機會,教師也應該讓學生不局限于課堂,而是要走出課堂。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離開生命的自然,僅僅剩下人類的自然都是可悲的。利用春暖花開,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田野,觀察在萬物復蘇的時刻,教師要巧妙地給學生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自然,感受生命。
3.開展專題活動
學校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專題活動,讓學生詳細、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當前個人、社會以及歷史等比較敏感的專題,如環(huán)境保護、人口、民族團結、青春期、預防艾滋病、健康、國防安全、法制、減災、消防、毒品預防、交通安全等。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這些專題活動,讓學生在專題活動中,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并將專題活動的內容和實際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生命教育運用各種專題活動,應該讓學生深刻理解它的內涵及要義。通過這些專題活動,傳播正確的生命觀,讓生命意義得到彰顯。
4.營造生命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學校里要利用媒體如網絡、廣播、校刊、校報、班刊、招貼畫等對生命教育進行宣傳,在一些醒目的地方書寫警示語或溫馨提示,提示大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在學校里大力倡導尊師愛生的風尚,老師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關心愛護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老師與老師間、老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讓親情與溫暖溢滿校園。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都應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讓學校里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濃郁的生命教育校園氛圍里接受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從關愛生命的角度出發(fā),這不僅是學生的幸福,也是整個社會的進步。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需要有利于個人生長和社會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健康、自由地生長,最終達成自我實現。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J].思想理論與教育,2006,(11).
[2] 張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3] 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78.
[4]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46.
[5] 雷靜,謝光勇.近十年來生命教育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5,(5).
[6] 少年兒童生命意識調查及對策思考——來自南京市1068名小學生的實證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