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譯畦 余武 梁迎麗
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是十八大以來逐漸形成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和“一帶一路”倡議,并且將它們寫進了我們的黨章。學者們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泉、本質、價值等思想理論方面進行了多層次探討。但已有研究在研究視角和實踐深化等方面仍很少涉足,學界需要在具體領域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相關的研究,從而使其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化。本文將從中國影視行業入手,首先提出在合理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尋中國電影同世界接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促進世界電影的繁榮與發展,通過電影的形式促進世界文化多極化,并且從傳播學角度,通過“拉斯韋爾模式”所論述的傳播過程的五個方面,給出了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電影 “走出去”的幾點思考和啟示。
關鍵詞:傳播學 ? 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電影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78-02
一、傳播學視角下的中國電影
傳播學先驅美國著名學者哈羅德·拉斯韋爾發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 “拉斯韋爾模式”“5W 模式”,即誰(who)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說了什么(says what), 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1]。
(一)“誰”指的是傳播者,負責整個傳播過程中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傳遞。
一部電影的傳播者主要包括電影制作團隊和參演演員,他們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從制作團隊上來看,有導演、主演、監制、出品人等主要電影制作人員,除此之外,還有剪輯、燈光、化妝師、美術指導、攝影攝像、布景師等等。其次,整部影片演繹的出神入化、淋漓盡致,需要專業演員參演。他們所有人都需要在各自領域非常專業,對自己專業有足夠多的經驗與認知,并且需要加強他們對于國家大政方針的培訓和學習,使其在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能夠與時俱進,把握住全球發展新風向。
(二)“說什么”是指傳播的訊息內容,它是由一組有意義的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組成的信息組合。
從傳播角度的內容判斷而言,電影作品傳播的除了影片的劇情、參演的演員、腳本臺詞等以外,還有宣傳海報的內容、預告片等等。
中國電影制作團隊在制作電影時,選題非常重要,不要盲從跟風,而要創新性地選題、構思,要接地氣,從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著手,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大情懷和正能量。
(三)“渠道”,是信息傳遞所必須憑借的物質載體或經過的中介。諸如信件、電話等人際之間的媒介,也可以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
在傳播學領域,關于傳播渠道的研究被稱為媒介研究。從媒介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媒介特性。首先,在渠道層面,在媒體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電影除了院線放映以外,通過自媒體、線下等多渠道進行傳播,搭建媒體矩陣,從而有更廣泛的電影觀眾。其次,充分利用新興的多媒體技術,譬如全息投影、AR、VR等技術,為電影作品帶來更多的創新元素和亮點。
(四)“對誰”,就是受傳者或受眾。受眾是傳播的最終對象和目標,包括讀者、聽眾、觀眾等受傳者。
中國電影要想類似好萊塢電影走出去,必須把目光投放到更廣闊的全球市場,瞄準各年齡段的更廣泛的觀影受眾,使其都能在電影作品上找到感同身受的看點和價值認同感。
(五)“效果”,是信息傳達到受眾后帶來的傳播結果,對其在認知、情感、行為等各層面所引起的反應,它是檢驗傳播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細化到電影傳播的類別之下,應當是傳播者以電影作為媒介所完成的有效傳播。電影票房是最直接能看出電影傳播的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的數據,一部電影的票房數據能夠客觀地展現它的受眾范圍,體現該電影的傳播力[2]。交流模式是電影傳播者應借鑒的重要方式,電影媒體可以與觀眾進行線上互動,如微博、微信和其他 App 等來吸引更廣泛的觀眾,增強受眾的持續關注度,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中獲得對于影片選題的靈感以及整個制作過程的建議反饋[3]。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黨在新時期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略,同時將其思想作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同體秩序是 21 世紀事關全球人類命運的唯一選擇。對中國而言,也是中國對于全球秩序治理體系中所提出來的“中國方案”。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已成為近來一段時期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對于其思想源泉、本質、價值等方面進行了多層次探討。這些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使學界對“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研究漸成體系,為未來的持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已有研究依然在創新性、視角和實踐深化等方面仍很少涉足。未來一段時期,學界需要在具體領域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相關的研究,從而使其不斷豐富和深化。本文將從中國影視行業入手,從傳播學角度,通過“拉斯韋爾模式”所論述的傳播過程的五個方面,給出了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電影 “走出去”的幾點思考和啟示。[5]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電影領域中的應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求同存異,主張更加開放包容,各個國家民族之間共商共建共享,共同促進世界的發展。這和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中的“和”思想不謀而合,“和”的思想中存在“差異”,存在“統一”,存在“發展”。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緊密聯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世界,世界需要尋求統一、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思想,也需要包容差異的思想[6]。
在全球化時代,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中國電影要想崛起,走向世界,應該積極探尋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元素,成為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在國際上高辨識度的中國標簽,在世界電影舞臺上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促進世界電影的繁榮與發展。于此同時,通過電影的形式促進中國文化思想同全球各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傳播。[7]
四、傳播學視角下基于人類共同體思想帶領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思考
(一)傳播者: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培養專業的電影人和組建專業的制作團隊,選拔適合影片角色的演員,加強電影從業人員對于國家大政方針、人文歷史、思想領域等方面的學習和提高;(二)內容:普世價值與中國特色的融合,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相結合,在影片劇情、演員、臺詞、海報、畫面語言等方面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相結合,傳遞大情懷與正能量;(三)傳播媒介:粉絲效應、預熱宣傳、廣告贊助、微博互動、海報宣傳、網絡視頻聯動等多渠道傳播,創新采用各類技術;(四)觀眾:定位全球觀眾,廣泛拓展受眾面;(五)效果與反饋:充分互動,全面、廣泛地收集觀眾意見。電影媒體可以與觀眾進行線上線下互動,如微博、微信和其他 App 等來吸引更廣泛的觀眾,增強受眾的持續關注度,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中獲得對于影片選題的靈感以及整個制作過程的建議反饋。
中國電影想要走向世界,電影人需要將全人類的共同理念和共通價值賦予電影,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貼上新的標簽,把握時代脈搏,通過多種傳播媒介的綜合運用,吸引全球觀眾的眼球,制作出使全世界觀眾為之叫好賣座的電影。
參考文獻:
[1]朱斌.傳播學視角下中國戲劇“走出去”的反思與啟示——以《牡丹亭》英譯為例[J].四川戲劇,2019,(06).
[2]劉芷寧.美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近年來美國電影在中國傳播內容分析[J].中國電影市場,2019,(05).
[3]劉靜.傳播學視域下文化類節目的創新分析及其對新聞傳播的啟示——以湖南衛視《聲臨其境》節目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08).
[4][5]王茹俊,李敏.多維解讀: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
[6]楊國斌,龍明忠.“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源泉探析[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
[7]邵培仁,王軍偉.傳播學研究需要新世界主義的理念和思維[J].教育傳媒研究,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