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涵?駱艷?操晨忻?陳燦



摘 要:筆者及團隊成員對安徽財經大學在校學生進行調研后發現,大部分大學生都存在資金短缺和提前消費的情況,總體來看大家對網貸消費和消費觀念都能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但仍有一些問題出現并且亟待解決。為了規范大學生網貸消費行為,提升在校大學生金融素養和知識水平,建議高校普及金融安全知識、家庭加強引導教育、社會加強普及宣傳等。
關鍵詞:大學生;網貸消費;金融素養;統計
一、引言
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為大眾帶來了新的消費形式,網貸也隨之產生。目前,網絡貸款發展迅速且內容繁多,覆蓋面越來越廣,再加上“提前消費”理念的普及,網絡貸款已經開始在人們日常消費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對于大學生這一對社會認知尚且缺乏的消費群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基本金融素養,極易上當受騙。
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網絡貸款亂象叢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相關金融素養亟待提升。為此,本項目擬在安徽財經大學及安徽省內其他各大高校開展關于大學生網貸消費和金融素養現狀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出當代大學生網貸消費和金融素養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從家庭、社會和國家層面提出保證大學生理性消費、提升大學生金融素養的參考性建議,對當代大學生金融素養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樣本及目標選取
此次調研的研究對象為安徽財經大學龍湖東西校區、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大學以及安徽醫科大學的大學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從大一到研究生,其中大四和研究生總人數不超過5%,接受調查的大多為大一、大二學生。
調研問卷及調研具體情況:(1)問卷收集。通過問卷星平臺在網絡上發放了調研問卷,得到1000份有效問卷。(2)問卷內容。問卷前半部分涉及大學生日常消費情況及其身處的消費環境,后半部分涉及大學生提前消費的方式以及對網貸消費安全問題的了解,綜合考察與評價了被調研者的金融素養與消費安全意識。
三、安徽大學生網貸消費與金融素養現狀評價
1.當代大學生成長背景與當代環境下消費概況
(1)當代大學生成長背景。如前言所說,我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的階段,我們可以有更多消費形式的選擇,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年輕群體的代表,接觸新鮮事物較多且尚未步入社會,對消費抱有積極預期,消費理念尚未和實際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正是成長于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年代,是“超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批原住民——移動互聯網已經緊密地和大學生活結合起來并且密不可分。
(2)當代環境下的消費概況。從國家統計局官網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國家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為36.6萬億元,大學生年度消費規模為3815.68億元,大學生消費占了社會總額的1.04%,比上年增長了10.2%。
2.大學生消費及借貸情況的分析
首先我們對收集到的數據的幾個指標用SPSS軟件進行了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1。
由上表可知,是否使用網絡貸款與年級的相關系數為0.217,雙側檢驗的P值為0.004,明顯小于0.01,拒絕二者不相關的假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兩者存在相關關系。
是否使用網絡貸款與身邊朋友使用貸款情況的相關系數為-0.198,雙側檢驗的P值為0.008,明顯小于0.01,拒絕二者不相關的假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兩者存在相關關系。
是否使用網絡貸款與不愿意使用網貸原因的相關系數為0.817,雙側檢驗的P值為0.000,明顯小于0.01,拒絕二者不相關的假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兩者存在相關關系。
是否使用網絡貸款與自身金融知識水平的相關系數為0.480,雙側檢驗的P值為0.000,明顯小于0.01,拒絕二者不相關的假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兩者存在相關關系。
因此,我們由分析可知:是否使用網絡貸款與自身和周圍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自身金融素養的提高和進入健康的交際圈可以使我們最大程度地避免網絡貸款所帶來的危害。
分析了影響一個人網絡貸款行為的主要因素后,筆者及其團隊就使用網絡貸款學生這一個樣本群體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分析,分析思路以及結果如下:
(1)使用網絡貸款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水平如何?
筆者及團隊成員就他們的生活費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
通過這個分析得來的表格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使用網貸的學生的生活費水平其實并不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相反,他們大多數都在中上等水平,這就表明他們不是出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目的進行的網絡貸款,而是另有原因。筆者及團隊成員帶著疑問進行了下面若干問題的分析。
(2)他們的生活費從哪些渠道獲得?
他們的生活費水平并不低,那么這些錢的來源都是哪些呢?帶著疑問,筆者及團隊成員對調查所得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所有使用過網絡貸款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都有來自家里成分,“來自家庭”占全體樣本比重為98.3%,另外有將近一半使用過網絡貸款的大學生補貼生活費分別來自獎學金和兼職,占比分別為51.5%、48.5%。
我們通過這個結果不難看出,雖然有一部分同學會自力更生,通過兼職等渠道來賺取外快補貼生活,但總體來看大家還是離不開父母在生活費上的支持。
得出這個結論后,筆者及團隊成員不禁陷入了思考:是不是生活費的獲得太輕易了,從而導致許多同學會出現大手大腳消費的現象?
(3)他們了解網絡貸款的渠道有哪些?
看到使用網絡貸款的學生比例并不是很低,我們不禁會想:他們是如何接觸到這些東西的呢?筆者及團隊成員對這個問題基于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3:
我們可以從分析得到的表格看出:通過媒體和網站了解網絡貸款的學生最多,累計占比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