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 要:特殊兒童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特殊存在,公平教育理念的發展使得特殊兒童的教育備受關注,在當前農村幼兒教育中,教師也應當通過端正幼兒的思想,引導特殊兒童展現自己的才能,同時組建幫扶小組,有效地讓農村學前特殊兒童有效融入班集體。
關鍵詞:特殊兒童;班集體;思想
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因此,實現融合教育是未來進行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當以“以人為本”為導向,真正地給予孩子機會,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家長的情緒,組織好班級中的活動,讓特殊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可以與一般兒童相融合,使得他們在相互寬容、相互理解的過程中,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切實地實現交流與互動。
一、端正幼兒思想,創建良好氛圍
人類的思想決定了人類的行為,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也能夠意識到幼兒自身思想對于行動上的影響作用,而從以往的活動中可以看出,不少特殊兒童對自己持有懷疑、否定的思想,也認為自己與其他一般兒童之間是具有差別的,使得特殊兒童表現出不合群的狀態。所以,為了讓農村學前特殊兒童有效融入班集體,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幼兒的思想,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在肯定自己的過程中,自覺地融入班集體。
比如,教師可以為幼兒組織布置教室的活動,并根據特殊兒童的能力,為特殊兒童安排合適的任務,讓特殊兒童能夠基于自身與同伴的互動,共同實現班級的布置,打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在特殊兒童裝扮教室的過程中,特殊兒童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存在于班級中的價值和作用,從而認可自己,逐步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形成正確的思想,更加主動地與班級中的其他幼兒融為一體。同時,在幼兒共同進行教室的裝扮中,特殊兒童也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幼兒進行交談,以便在潛移默化中融為一體。
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出,教師采用恰當的活動形式,能夠幫助幼兒端正自己的思想,讓幼兒真正地正視自己存在的作用,從而主動地發揮自身的價值,融入班集體。
二、展現自身才能,獲得同伴尊重
無論是一般兒童,還是特殊兒童,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引導特殊兒童展示自己的能力,讓其他同伴對特殊兒童進行鼓勵和贊賞,能夠讓特殊兒童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從而更加主動地與同伴融合在一起,共同進行互動和學習。所以,為了讓農村學前特殊兒童有效融入班集體,教師可以組織才藝展示、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讓特殊兒童向他人展現自己的才能,促進特殊兒童在活動中得到同伴的尊重。
例如,在教師組織幼兒開展積木搭建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對特殊兒童進行觀察,看看特殊兒童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才能,在發現特殊兒童具有積木搭建才能后,教師讓特殊兒童將自己制作的優秀成品,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并圍繞自己制作的過程,展開詳細地介紹,使得其他兒童能夠認識到這一作品的優秀之處。在特殊兒童進行成品展現的過程之中,其他幼兒會毫不吝嗇地給予贊嘆和表揚,讓特殊兒童肯定自己的才能,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同時更加主動地向其他幼兒進行介紹,逐步加快特殊兒童融入班集體的效率。
顯而易見,在指導特殊兒童開展活動時,教師對活動的細節和成果進行細致的觀察,能夠有效地發現特殊兒童的才能,讓特殊兒童進行才能的展示,從而在獲得同伴尊重和贊賞中,主動地融入班集體。
三、建立幫扶小組,形成友愛團體
特殊兒童普遍存在對知識認知能力差,認知效果差的情況,而為了讓農村學前特殊兒童有效融入班集體,同時提升農村特殊兒童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兒童的興趣特點,以及兒童學習的能力等情況,為特殊兒童安排幫扶小組,營造友愛團體,使得特殊兒童能夠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感受到同伴的關愛,從而基于心理上接受其他同伴,在主動與他人進行交談中融入班集體。此外,在這一活動中,其他幼兒也能夠培養自己的愛心意識,實現全面發展。
對于漢字的認知來說,一般兒童普遍存在學習漢字能力強的特點,而特殊兒童則經常出現學習漢字速度慢、效果差的情況,所以,教師可以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幼兒進行幫扶小組成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都由一個特殊兒童和其他一般兒童所組成。之后,在教師為幼兒教授了漢字后,教師可以組織幫扶小組開展互助活動,讓一般兒童對組內的特殊兒童進行漢字寫法、讀音以及含義的指導,讓特殊兒童在被幫助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認知漢字的效果。
不難看出,教師根據特殊兒童理解知識的能力和特點,指導幼兒形成幫扶小組,能夠有效地發揮幼兒的集體意識,讓特殊幼兒在感受到友愛中,主動地融入集體。
總而言之,引導特殊兒童有效地融入班集體,既是公平教育的要求,也是實現農村特殊兒童的必經之路。所以,幼兒教師應當基于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設定有效的活動形式,使得特殊兒童逐步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合理地參與到班級事務中,真正地成為班集體中的一分子。
參考文獻:
[1]劉曉鳳.寓教于樂? 推動幼兒教育發展[J].科普童話,2019(48):134.
[2]陳冰毅.結合幼兒思維? 開展幼兒活動——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現途徑[J].名師在線,2018(35):45-46.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白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