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
摘 要:對美的認識、感受、體驗、創造是美術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提升學生美育素養的重要途徑。美育應該置于美術教學之首,引導學生從美術課堂上發現美、觀察美、想象美、創造美。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引領;發展路徑
在小學美術課堂,美是什么?美術教學,如何讓學生感受美?美育是美術學科的基本任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使命。美,形式多樣;美,無處不在。美育在美術課堂的貫穿,著重體現在觀察力、感知力、創造力三方面。
一、美育,從發現中培養學生觀察力
美,需要發現。怎樣去發現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觀察。美術課標強調,在美術教學中要滲透觀察力培養。傳統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示范,學生照著臨摹,或者教師畫一筆,學生跟著畫一筆。這種美術,學生照搬照畫,無法體現觀察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引入開放性問題,以問題來驅動學生主動觀察。如在學習“適合紋樣”時,先給學生呈現一幅畫,該畫是利用短線來構圖的。面對該畫,提出問題:請觀察這幅畫,覺得像什么?同樣的一幅畫,在不同的學生眼里,所帶來的創意想象也非相同。這一發散性提問,更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觀察想象力。如有學生認為,該畫中的短線,像是一顆顆雨滴;有學生認為,該畫遠看像是一架飛機在天空飛翔。同樣,問題的提出,教師要把握對比性,要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積極展開創意性觀察。在學習“頭飾和帽子”時,我們在課前設計了兩頂不同的帽子,在課堂上,請同學觀察兩頂帽子有何異同?比如,從帽子的功能來看,都是頭飾的一部分;但從帽子的款式、顏色、制作方法等方面,兩者又存在差異。引領學生圍繞帽子的特征展開思考,去觀察和對比,發現帽子的細節,增強觀察的對比性。
二、美育,從體驗中發展學生感知力
對美的發現與感知,需要從真實的體驗中來獲得。在“走進大自然”時,對自然界的認識,可以走進熟悉的環境。如校園、公園、田野。走進校園,去感知校園環境美。走進公園,去觀察不同的植物,花草。走進田野,去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多彩。如結合學生分組,讓各組學生確立體驗美的主題。小組以觀察“松柏”為主題,分辨松樹與柏樹的特征,感受松柏的堅韌不拔精神;有小組以觀察“花色”為主題,了解不同的花名,對比牡丹、月季、芍藥、丁香等差異。有的花顏色單一,有的花五顏六色,有的花期長,有的花期短。自然界中的美,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從中獲得了無窮的童趣與快樂。教師在引領學生感知美的過程中,要突出對學生的激勵與引領。在平時課堂上,言語要充滿愛心、信任、尊重與鼓勵。如結合學生的繪畫習作,指明學生改進方向。“這幅畫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如果在構圖上再完善一下,效果一定會更好”“這幅畫顏色運用的很豐富,再對人物的表情進行修飾,增加人物的動作與情感,效果會更加惟妙惟肖”。美育,著重于對美的體驗,讓學生不知不覺中感知美的存在。對于美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在體驗美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想象力的拓展。如果沒有想象力,對眼中所見事物,必然會失去更多光彩。在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挖掘想象力,讓學生從“美”的五彩繽紛中感受真切的美。如在學習“參觀與旅游”時,在課堂上,圍繞節假日旅行展開探討。同學們,都參觀過哪些地方?都去過哪里旅游?在旅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景致吸引人?由此的話語激發,學生可以自由地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同學們可以主動去想象,積極去構思,嘗試不同的繪畫創作,來表現心目中最富有特色的美。
三、美育,從動手中發展學生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的重要素質,在審美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小學美術教學,要關注學生創造力的滲透與啟發,結合美育活動,讓學生從動手實踐中去創造美。如在“畫表情”時,對于表情,如何理解?表情的表現又是多種多樣,怎樣去把握不同的表情?怎樣去刻畫不同的表情?在動手畫表情之前,我們挑選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不同的表情變化。如高興時的表情,悲傷時的表情,著急時的表情,失落時的表情,等等。學生們的表演熱情很高,也非常愿意去表現更多的表情。接著,我們結合學生分組,讓學生去討論,對表情的繪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小組討論,給學生的創意表現提供了碰撞機會,很多學生都認識到表情與心理、表情與動作、表情與神態等之間的關聯性。于是,在對學生作品展示時,有的學生畫人的表情,有的畫動物表情,有的畫漫畫表情。看著不同學生精彩紛呈的表情作品,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促進學生繪畫創造力的發展。同時,創造力需要啟發。動手創造,要兼顧手、腦、眼等感官的配合。如鄭板橋畫的竹,其獨到之處是對竹的細節刻畫。這些細節的挖掘與呈現,需要從眼睛對色彩、紋樣、結構等進行深刻地辨識與靈活的運用。教師在美術課堂,要激活學生的美術思維,引領學生發揮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建立對繪畫主體的全面感知與想象,再進行創作。
總之,美育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要立足美術課堂,融入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發展。引領學生從觀察中發現美,從體驗中感知美,從動手中創造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角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