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晨
摘 要:將繪本教學融入小學美術教育是教學形式多樣化的體現。美術課程的繪本資源是一種針對兒童設計的、充滿童年氣息的教材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教學的生動性和獨特性,將繪本故事與小學美術課程結合起來,建立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益。下面,本文將從繪本教學的三個方面入手,結合經典教學案例,談一談如何利用繪本資源提升美術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繪本資源;臨摹繪本;想象與聯想;猜測
繪本資源是一種以圖畫內容為主的教材。由于這類書籍包含有大量優秀的繪畫作品,在使用這類書籍進行教學時,學生可以獲得極大的視覺體驗,從欣賞繪畫的角度,逐步建立起創造美、鑒賞美的美術意識。教師在選取繪本資源時,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有效的藝術熏陶。
一、臨摹,分析表現手法
由于學生還沒有線條和色彩的使用方法,教師就可以利用一部分優秀的繪本,讓學生進行臨摹和模仿。臨摹和模仿的過程是為了使學生積累美術創作的素材。并且,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還可以逐步熟悉作者的繪畫手法,獲得一定的繪畫經驗。
例如在教學“校園里的花”這節課時,由于同學們對于線條和色彩的掌握還不夠到位,無法直接進行繪畫創作。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優秀的繪本,讓同學們對其中的花朵進行臨摹和模仿。在臨摹的過程中,提問同學們有關花的結構、形態等問題,幫助同學們快速分析繪畫對象的特點,掌握花朵繪畫的表現手法。同學們在臨摹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花朵是由花瓣、花蕊、枝、葉構成的,并且不同的花朵形態不同。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如毛線、塑料袋等,進行花朵的編制。在編制和改造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繪本教材里的線條和色彩,使同學們在創造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花朵的形態,從而獲得藝術手法的體驗。
臨摹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積累素材的機會。學生還可以在臨摹的過程中,感受作者對于線條和色彩的應用,獲得一定的創作經驗。教師在鼓勵學生臨摹的時候,需要讓學生以掌握繪畫對象的特點為主要任務,防止學生出現大量模仿、失去自由創作能力的現象。
二、補充,放飛想象空間
對繪本內容進行補充,可以很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放飛學生的想象空間。由于繪本故事的連續性和特殊性,教師可以節選繪本故事中的內容進行留白,讓學生對空白內容進行補充,或是對繪本故事進行續寫,提升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
例如在教學“迷彩服”這節課時,同學們需要在閱讀教材和繪本的時候,感受不同圖案的裝飾特點。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先讓同學們回顧自己曾經見過的迷彩服的顏色和花紋。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關小動物的繪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不同動物外表的花紋帶來的不同作用。同學們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不同花紋具有不同的裝飾作用的概念。教師可以將繪本內容進行延展,讓同學們根據繪本內容為自己喜歡的動物設計一件迷彩服。同學們在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繪本和課本中的圖案,對于不同動物的花紋進行了繪畫。有的學生利用了蠟筆和水彩筆的不同質感,分別繪制出了鱷魚和長頸鹿的“迷彩服”。還有一些同學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對迷彩服的色彩和花紋進行了改造。
對繪本故事進行續寫和補充,可以給予學生極大地想象空間,使學生從想象的角度出發,對繪畫進行創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比較典型的圖片或是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通過想象獲得發現美的能力。
三、猜測,溢滿童真童趣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中的關鍵部分省略,讓學生進行猜測和聯想。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使學生從童真的視角出發,對于繪本內容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分析繪本作品的藝術手法,保留繪畫作品的童趣。
例如在教學“窗外的景色”這節課時,由于這節課屬于開放性課題,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創作。在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關窗外景色的圖片或視頻來激發同學們的創作靈感。教師還可以讓同學們從自己家或是教室外的景色尋找靈感。在進行繪畫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閱讀一些有關風景繪畫的繪本,讓同學們在欣賞優秀作品的時候獲得啟發。在同學們的繪畫作品中,同學們針對窗外的景色進行了猜測和想象。一些同學利用有限的畫面中殘缺的景物創造出了窗外空間的延展效果。還有一些同學利用遠近的繪畫手法,將距離不等的景物呈現在同一畫面中,增加了繪畫作品的立體感。
通過對繪本內容進行猜測,學生可以在主題聯想的過程中,在有限的題目框架中,對繪畫主題進行不同角度的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猜測和探究,使學生猜想繪本故事的各種可能性,豐富學生的創作。
綜上所述,在美術課堂上推廣繪本教學可以使學生的美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可以逐步讓學生接觸繪本中的場景和角色,熟悉其中的繪畫表現手法,啟迪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學生還可以在閱讀繪本故事的過程中,發展自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可以選取學生中的優秀作品,給予學生展示的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兵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