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我園自開園以來,已畢業特殊幼兒2名,現有3名特殊幼兒在園。自從發現特殊兒童后,幼兒園就組建了一支 “星星雨虎阜融合團隊”,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們”提供專業化幫助,創建“1+N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為硬件載體,提升教師專業培養為介質,開展隨班就讀為主要融合形式,平等關愛每個孩子,直面個體差異,創造一個融合接納的環境,縮短“特殊”和“普通”的距離,讓每個孩子都能幸福成長。
一、聽到“星”語——轉變對學前特殊教育態度的融合
“星星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渴望獲得周邊人的關愛和幫助,獲得同齡伙伴的理解和認可,更渴望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對融合教育理解不到位會阻礙融合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更會讓“星星們”面臨傷害。因此,有效開展融合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讓教師對這些特殊孩子不放棄、不畏難,不僅能接納他們,更能不斷激勵,讓他們在心理上、學習上、身體上更加健康地成長。同時,也讓普通孩子們學會接納、學會幫助和感恩,讓愛的種子在幼小的心田萌發。融合教育還離不開家長、社會對我們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我們還加大對融合教育的宣傳力度,持續宣傳融合教育的理念,讓融合教育走近人心。
二、聽懂“星”語——加大對幼兒園師資培養力度的融合
聽到了“星”語,聽懂才是關鍵。2017年,我園創建“蘇州市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同時,在“星星雨虎阜融合團隊”中,我們還建立了“六位一體評估干預”模式。其中包括:幼兒園園長(總負責)、心理學專家(兒童身心發展負責人)、兒科醫生(兒童功能評估負責人)、幼兒家長(日常行為觀察)、幼兒班主任、社區相關負責人(資源整合對接),為“星星們”提供系統性的教育指導。我們積極組織安排老師進行專業訓練、培訓,構建專業的資源教師團隊。團隊成員取得了“感覺統合訓練師”中級證書和“蘇州市隨班就讀資源教師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等相關職業證書,以專業的資質和能力為融合教育注入能量。
三、實現“星”愿——增強相關團隊支持與協作的融合
1.教育形式的融合。我園積極推動“融合教育”在幼兒園的嘗試,作為蘇州市“康復訓練進校園”項目的一員,與相關專業康復服務中心合作,完善隨班就讀模式。隨班就讀由普通教師、特殊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工作團隊,明確各自的職責,利用各自的優勢和便利,形成一種合力,以求事半功倍。
2.教育功能的融合。工作團隊針對不同情況的特殊兒童,一起分析幼兒的特點,做好幼兒的起點分析,研究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康復訓練形式,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分工合作,組織實施,開展一對一訓練,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幼兒社會技能的改善、行為塑造、情緒管理、粗大和精細能力的發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交流方式的融合。在隨班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的“星星們”有一個共同點:遇事畏縮不前、不敢嘗試,對自己缺乏信心和正確的認識。為了攻克這個心理特點,我們邀請相關專業專家對全園教師開展教育培訓,提升教師觀念和教育方法。在隨班就讀的過程中,注重讓班主任老師尊重、期待和信任每一位幼兒,擁有“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并學會關愛隨讀生,能以高度的耐心和愛心引導特殊兒童,讓他們能在輕松的環境中成長學習。同時,我們采用“同伴指導,互相協作”的方式,建立起互相協作的伙伴關系,增強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讓“星星們”真正融入集體,發揮同伴間的教育影響與引導作用。下面是我們日常融合教育中的兩個鏡頭案例:
鏡頭1:“小手相牽”的活動主張
我們提出“小手相牽”的主張,通過“同伴互助”“大帶小”等形式,讓特殊兒童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活動。如在晨間鍛煉中,我們采用全園貫通性游戲形式,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的要求,設置不同分區鍛煉場地和內容,還特別設置自選基礎材料的“創意鍛煉區”,讓所有年齡段的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孩子們通過佩戴“手環”,讓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個體差異提供科學指導。針對特殊兒童需要幫助的現狀,我們提出“兩色手環一起玩”的號召。通過特別的兩色手環表示愿意結伴游戲,引導特殊兒童加入選擇“兩色手環”的孩子大軍中,這樣既保護特殊兒童的自尊心,又達到了幫助的作用,讓特殊兒童在鍛煉中得到體能的發展。
鏡頭2:“融合實效”的生活管理
我們珍視生活活動的獨特價值,采取“自助點心”的形式,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幼兒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了讓特殊兒童適應這種“自助點心”的形式,我們不斷改進組織方式,探索出了“點心券漂流”的方法。即當部分孩子在指定“進餐座位”上吃完點心后,由他們帶著“點心券”去尋找未進餐的孩子,交出“點心券”邀請進餐。通過這樣的操作既確保特殊兒童能正常吃到點心,又讓孩子之間加強交流,更加融合。
4.社會各種力量的融合。融合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因此特殊兒童所生活的社區也是實施融合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開展“守護特殊天使的媽媽們”公益愛心活動,以自身力量影響并號召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進我們的活動中來。“星星雨虎阜融合團隊”還在開展2名社區兒童的康復訓練,同時團隊正在對接周邊姐妹園,利用資源中心的環境,把團隊的功能和正能量輻射到有需要的每一個孩子。
至今,我園已經畢業的2名特殊兒童,經過三年的個訓和指導,現在都已正常在讀小學,家長非常感激,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家長的認可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孩子的進步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星”語“星”愿,同愛同行。
(作者單位:蘇州市虎阜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