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一時間“新基建”一詞備受社會關注。根據官方定義,“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而隨著概念的提出,業界也開始討論:在當前的全球經濟遭遇重大挫折的情況下,新基建是否能夠帶給中國企業成長的新動能?能否給行業和產業帶來新一輪成長的機會?
“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推進,按照它自己的規律,在過去的幾年里,一步一步地在往前推動。而中國政府總是能夠在每一個關鍵的時間點,站在一個高度,根據當時的需求,引領性地指出方向:在哪些地方需要投入比較多,哪些地方可以引領整個世界格局等。”達索系統大中國區總裁張鷹日前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對新基建的看法,在他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講,“新基建”更值得被更廣泛重視,其原因不在于政府投入的資金有多少,而是該政策本身,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方式提供了方向:工業企業的數字化進階的方向得到了進一步明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理論和邏輯被全面認可。這實際上就為在整個實體經濟當中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
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基建本質上就是以政府投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企業投入,從而最終將企業級數字化轉型向前進一步推進。“政府幫我們計劃好藍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增加我們的交付能力。”張鷹說。
法國達索系統提供的服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關鍵的一步:作為一家最初面向制造業的工業軟件提供商,達索系統關注的重點在產品數字化和流程數字化——其通過提供三維設計軟件和PL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來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產品數據數字化、設計過程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數字化。2012年,達索系統調整發展戰略,向市場推出了3DEXPERIENCE(3D體驗平臺),通過將以往的知識、經驗、技術和產品整合到3D體驗平臺,達索系統開始橫向拓展自身覆蓋領域:將自身在制造業積累的數字化能力,向更多的行業復制。
“從工業軟件的角度,也許從航空、汽車領域到建筑、鐵路、道路領域,是一種行業的拓展。但是,從平臺的角度看,這種改變并不是跨行業的概念,因為這行業其實具有同樣的業務特征:達索系統的設計模塊,既能完成飛機的設計,也能完成建筑、鐵路、道路、礦、城市的設計;達索系統的仿真分析能分析飛機、心臟,與此相比,模擬一個城市多久可以將一場大雨導致的城市內澇排干凈,顯然要容易得多。”此前張鷹接受筆者采訪時,曾經這樣表達。于是在很短時間內,達索系統就將業務的觸角延伸到了包括建筑、生命科學、金融服務等11個迥然不同的行業。
在中國市場,張鷹將達索系統的行業拓展鎖定在制造業、建筑工程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張鷹稱之為“三大生態體系”。
“達索系統要做的,就是基于3D體驗平臺,把所有的離散點在一個大的生態體系里完成構建和疊加,最終構成了我們對數字新基建的貢獻。”張鷹進一步解釋何為“生態體系”:以往達索系統的業務形態,是工具銷售,現在則是完成整個體系的搭建、形成和運轉:“構成整個產業鏈的,不僅僅是主機廠商,如果產品是汽車,那么還要延展到其供應商,質量的管控……”例如在工程領域,“京雄鐵路在還沒有建成的時候,數字鐵路已經交付了:其可以迭代輸變電、車站、碼頭、人流等所有的數據。這些數據從開始規劃階段,就已經被定義在其中,這樣在后期施工和運維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斷迭代,用虛的數據去改進實的建設,用實的情況來完善虛的模型,每一次迭代,我們都會交付一個新的版本給到相關的部門,就是數據。”
也就是說,實際上達索系統從某種程度上,是在幫助11個不同領域的企業完成與產品和業務相關的數字化工作,從“軟件定義制造業”到“軟件定義建筑業”和“軟件定義生命科學”……進而幫助這些行業的企業,能夠有機會參與到以“新基建”勾畫的未來藍圖當中。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基建”既是由于新冠病毒爆發后,全球經濟疲軟情況下,中國政府對市場的一個激勵;同時,更是由于新冠病毒將原有的商業環境被徹底破壞后,以數字化代替傳統業務模式,開始變成一種刻不容緩的升級通道。
而這種行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帶來的改變和發揮的價值,在此次新冠病毒爆發期間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雷神山醫院,讓世界矚目的14天施工周期創造的“中國速度”。然而在建設初期,承擔設計工作的中南建筑設計院面臨的挑戰堪稱空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解決防止污染擴散,減少醫護人員交叉感染、保護醫院周邊環境等一系列專業棘手的難題。此時,達索系統捐贈的SIMULIA XFlow仿真軟件發揮了作用。
“我司在雷神山醫院項目中運用了達索系統的XFlow軟件,一方面模擬了室內氣流組織和污染物擴散;另一方面模擬了室外廢氣排放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形成了一套有效的CFD技術方案,為雷神山等類似傳染病醫院的設計規劃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數字技術中心主任張慎說:通過應用SIMULIA XFlow軟件,中南建筑設計院結合現場實施特點,討論制定常規暖通安裝方案,進行流體力學仿真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最終確認對污染物濃度控制最好、能及時將病人呼出污染物送至排風口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依據此仿真結果,給現場醫護人員提出一些站位、操作等方面的建議,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醫護人員交叉感染。
“達索系統構建的生態體系都是基于數字化,疫情到來,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用戶側數字化應用和數字化業務轉型的迫切——用戶都非常渴望更快地實施和應用。例如雷神山醫院就要在兩周之內,完成設計、施工、交付……我們的合作方中南建筑設計院和上海超算中心每天最常說的話都是,能不能更快一點兒?以往可能很難,但是現在可以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張鷹強調:疫情前制定的發展目標不會改變,“不但沒有變,而且會變得更加的雄心勃勃,之所以這樣講,有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中國的新基建為中國企業進一步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動力。”
從企業數字化轉型,到更廣范圍的新基建,一切都可以看成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發展,只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過程提速不少。由于新基建有非常明確的投資方向,因此相關企業都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新基建著力構建的,實際上是在構建一個經濟生活的“數字化轉型”環境。在這樣一個大的趨勢下:企業自身需要放下更多的觀望,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從而在國家構建的環境中,進一步深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和廣度——這,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