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安
無論從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是從應試的現實需要,或是從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名著閱讀都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從教學現實來看,名著閱讀教學的現實情形并不樂觀。本學期,為了推進《紅樓夢》的閱讀教學,我從以講促讀、以活動促讀、以評價促讀、以研究促讀四個方面,開展了閱讀《紅樓夢》的教學實踐。
以講促讀
開學之初,我就確定了本學期開展《紅樓夢》閱讀教學的課程安排,即采用“以講促讀”的方式,開展《紅樓夢》的閱讀教學。具體安排就是:每周確定一節課學生自讀,每兩周教師根據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點、興趣點進行專題教學。
剛開始的時候,不少學生都讀不下去。針對這種情況,我一面提示學生后面有趣的情節和這一章的關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調查了解學生讀不下去的原因。經過調查,我發現學生讀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有三個:讀不懂,情節性不強、不愛讀。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三項措施來讓學生讀下去。一是做心理輔導工作強調閱讀《紅樓夢》的重要性,二是梳理前五章的內容讓學生對《紅樓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三是對于極個別的實在讀不下去的學生采用個別交流串講內容的形式幫助他們讀下去。經過兩個星期的堅持,學生們慢慢進入了閱讀狀態。
以講促讀,邊講邊讀,邊讀邊講,固定閱讀時間,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調整閱讀進度,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解決學生閱讀《紅樓夢》中的閱讀難點,可以讓學生讀下去。
以活動促讀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在完成一定的閱讀量之后,開展游學,對于學生把握書本知識也很重要。所以,在學生們閱讀《紅樓夢》完成三十章的時候,我帶領學生們參觀了大觀園。當然,這種參觀若是采用漫無目的隨意游覽的方式,學生們在參觀中的收獲會很少,所以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的方案,并設定了活動的任務。
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提升對《紅樓夢》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參觀活動結束后,我對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了認真的批改,并且讓學生把本次作業加工成了PPT(演示文稿軟件)的形式,上了一次“參觀大觀園活動成果展示課”。為了完成這次展示,學生們對幻燈片反復修改,每個組的PPT至少都修改了三次。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紅樓夢》內容的理解,完成了對作品的再一次閱讀。以活動促讀,將《紅樓們》的閱讀課變成了活動課,這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紅樓夢》的閱讀。
以評價促讀
沒有評價和考查,閱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在《紅樓夢》閱讀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寫讀書筆記進行點評和試題考查兩種形式,檢查學生閱讀《紅樓們》的效果。
寫讀書筆記,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或者情節,進行點評式、隨筆式、專題式的寫作,形式多樣,可長可短,讓學生有話即說,學會思考。教師適時點評,表揚先進,督促后進,引導學生在寫中思,在思中寫,效果不言自明。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考試這一法寶促進學生對于《紅樓夢》的閱讀。當然,考試這種形式也不可多用,而且要注意形式的變換。
以研究促讀
單純的閱讀原著,并不能讓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紅樓夢》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閱讀原著基礎上,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由淺閱讀向深閱讀轉變,而開展專題式研究無疑是完成這種閱讀轉變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給學生推薦了俞平伯、劉心武、蔣勛、周汝昌四位先生研究《紅樓夢》的專著,讓學生對《紅樓夢》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我從女性形象、主題意蘊、作家身世、民俗文化、詩詞價值五個方面對《紅樓夢》進行專題式講解,讓學生加深對作品內涵的認識。最后,我給學生提供《紅樓夢》研究的專題網站——中國社會社會科學網的“紅樓夢研究”,讓學生學會從研究網站上查閱《紅樓夢》研究的專題資料,進行自我研究式閱讀。
完成了上面的三項工作,我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內容,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研究論文。學生可以自由組成興趣小組加以完成,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以研究促讀,在研究中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文本內容的理解,是把學生對《紅樓夢》的閱讀由淺閱讀引向深閱讀的有效途徑。
總體而言,以講促讀,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現狀,針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及時予以解答;以活動促讀,以模擬的現實場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作品的描寫和現實設計的異同,激發學生對作品內容的探究;以評價促讀,抓住閱讀效果的有效反饋,可以提升閱讀的有效性;以研究促讀,引導學生由淺閱讀深入到作品內涵的深入探究。這種多角度的閱讀形式的探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紅樓夢》的閱讀,讓名著閱讀教學落到了實處。當然,在閱讀形式上可以更為豐富。除《紅樓夢》外,還有許多其他名著需要閱讀,我們究竟應以何種形式推動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是我們未來要繼續探索的教學課題。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