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軍 等
進入六月以來,天氣潮濕、炎熱,是腳氣發病的高峰期。想要防止又癢又難受的“香港腳”發作,我們該如何做呢?
認識篇什么是腳氣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皮膚與性病科主任醫師 趙敬軍
腳氣是一種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醫學上稱之為足癬,是指皮膚癬菌侵犯趾間、掌趾部所引起的感染,足癬可表現為感染部位瘙癢,皮膚有紅斑、脫屑,部分有水皰、發白、潰爛等,并且有傳染性。
早在1839年,科學家就發現,有一種名為舍恩萊毛癬菌的真菌,能夠引起人類患病,它是第一種被證實能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比人類認識細菌感染疾病還要早。
但從那以后,真菌引起的疾病并沒有被人類真正重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在南太平洋潮濕地帶作戰的美軍被發現大量士兵患有皮膚真菌感染時,人們才對這類皮膚淺部真菌感染重視起來。研究證實,真菌便是引發腳氣的主要原因。
引起腳氣的真菌叫皮膚癬菌,是一種喜歡生活在皮膚角質層中的真菌。它們有一些生活在土壤里,稱為親土性真菌;有一些生活在動物皮毛中,稱為親動物性真菌;另外一些生活在人的皮毛中,稱為親人性真菌。
這三類真菌都可以感染人類,因為感染途徑太多,皮膚真菌感染常常會復發。雖然隨著生活的日益現代化,許多地方的衛生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洗浴中心、足浴館等環境不但非常有利于真菌的生長繁殖,而且給真菌傳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根據皮損表現不同,可將足癬分為水皰型、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三型。
腳氣常見于20~50歲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其流行人群正在擴大,青少年的發病率有所增長。
如果在污染的地面上赤腳行走,常易感染足癬,致病真菌在人類皮屑中可以存在12個月以上,當接觸了這些含菌皮屑后,就可能受到感染。腳汗多和穿不透氣的鞋襪,也是易患腳氣的重要因素。
此外,腳氣易在同一家族的成員中流行,但有時夫妻之間卻沒有因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使另一方感染腳氣。這就表明,個體的易感性在一定條件下起決定性作用,而這種易感性是由遺傳決定的。另外,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也容易患腳氣或使原有腳氣加重,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使用了免疫抑制劑等。
預防篇怎樣預防腳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中醫師 劉 靖
之前發作過腳氣的患者,到了夏天就要特別注意預防疾病再發,以免耽誤、加重病情。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腳部的干爽衛生。
首先,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腳氣患者的皮屑和污染物,包括不使用公用的毛巾、拖鞋和腳盆等物品。這些物品如果被腳氣患者用過便會沾上真菌,健康人再用時足部有可能被傳染。
如條件合適,真菌會在接觸部位繁殖,腳氣便應運而生。所以,當外出旅游或出差時,最好自帶用具或使用一次性用品。去公共浴室洗澡應選擇淋浴,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拖鞋,切莫坐在公用浴池邊上,或用公用的毛巾擦腳。在游泳池游泳后,應用凈水沖洗,并重點沖洗趾縫部位,然后及時擦干,以減少真菌生長的機會。
其次,不穿或少穿不透氣的鞋,盡量少穿尼龍襪。因為這些鞋襪不利于汗液的吸收與蒸發,容易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促進真菌生長。
對足部多汗的人,有一個治療腳汗同時預防腳氣的有效方法,可用明礬或食鹽25克,加適量熱水,待明礬或食鹽溶解后泡腳,每日1~2次,此法可減少腳汗,經常使用,可起到預防腳氣的良好效果。
對于那些由于職業的原因不得不穿膠鞋的人來說,下班后應換穿上布鞋、拖鞋,盡量保持足部干燥,濕鞋應設法及時晾干或烘烤干。
現在青年學生十分喜愛穿運動鞋,但經常穿運動鞋也容易患上腳氣。對于愛穿運動鞋的人而言,怎樣預防腳氣呢?
要經常保持鞋內清潔干燥;鞋要常刷洗;晚上脫下鞋后,放在通風的地方。最好買些脫水礬(即無水明礬)或無水氯化鈣,用紗布包好,晚上放在鞋內吸潮,次日早上再把紗布袋放在密閉容器內,以備再用,這樣就可以天天穿上干燥的運動鞋了。最好多預備幾雙運動鞋,保證每天可以輪換。一定要穿襪子,腳汗多的人,有條件的話,最好一天換1~2次襪子。
此外,應注意環境衛生,家中如有患腳氣的人,其用具應消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腳、勤換襪,鞋襪及擦腳巾應經常暴曬,注意保持干燥。
還要注意做好皮膚日常護理,避免長時間接觸刺激性洗滌劑。
另外,長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有糖尿病病史、肥胖等情況的人,出現腳氣的概率會更大,因此要更加注意。
最后,應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均衡,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提高皮膚的防病能力。這些對預防腳氣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
治療篇得了腳氣怎么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皮膚科主任 徐云升
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得了腳氣后早期往往不重視,或用各種偏方如用醋泡腳、大蒜泡腳等自行治療,這樣導致的后果輕則腳氣反復發作,重則繼發細菌感染,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所以患上腳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進行治療。
1.外用藥治療
咪唑類抗真菌藥物:包括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聯苯芐唑、異康唑、舍他康唑、奧昔康唑及盧立康唑等。外用每日1~2次,一般療程需要4周。
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外用每日1~2次,一般療程2~4周。
其他抗真菌藥物:包括阿莫羅芬、環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外用每日1~2次,一般療程需要4周。
角質剝脫劑:包括水楊酸等,可與抗真菌藥物聯合應用,主要用于鱗屑角化型手足癬的治療。
優點:起效快,費用低,安全性好。
缺點:因療程長、藥物涂布不均或病灶未能全覆蓋,致使療效不佳及復發率高。
2.口服藥治療
伊曲康唑一般建議成人200毫克/天(或特比萘芬250毫克/天)口服,療程:水皰型和糜爛型1~2周,鱗屑角化型2~3周。
適用于局部治療療效欠佳、反復發作、鱗屑角化型、受累面積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療及伴有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優點:療程短,用藥方便,不會遺漏病灶,患者依從性高,復發率低,等等。
3.聯合治療
對于單獨外用治療療效不佳的鱗屑角化型手足癬及皮損泛發的患者,可以考慮給予口服藥物加外用抗真菌藥物聯合治療。常用的方法是一種口服藥物與一種外用藥物聯合應用。
4.并發癥的處理
伴有癬菌疹時,在積極治療手足癬的同時進行抗過敏治療。伴發細菌感染時,如足癬部位繼發細菌感染,局部應首先行抗細菌治療,待細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療。對于下肢丹毒或蜂窩織炎應采用系統抗菌藥物治療,足癬部位積極行抗真菌治療,以避免丹毒復發。
5.常見誤區
因為癢是腳氣最難忍受的癥狀,所以很多腳氣患者會使用一切可以止癢的藥物來治療腳氣,最常見的一類藥物就是用來治療皮炎和濕疹的激素類外用藥如皮炎平等。
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腳氣,只能暫時緩解因真菌生長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皮膚炎性癥狀。激素類藥對真菌無殺傷作用,相反,如果長期使用激素治療腳氣,其成分會滋養真菌,使真菌感染引起的皮損越來越嚴重。長期使用會導致腳氣癥狀反復發作,嚴重降低皮膚局部的免疫力,甚至會引起深層的皮膚真菌感染等更嚴重的病癥,加大疾病治療的難度。
所以得了腳氣一定不要自己亂用藥,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
專家推薦:中藥泡腳方
原料:藿香30克,黃精30克,虎杖30克,苦參30克,黃柏30克,大飛揚30克,白礬20克,芒硝20克。
做法:前6種中藥用大火煎煮開,再用中火煮30~45分鐘。白礬、芒硝用開水溶化,加入中藥制劑中,待溫度降至40℃左右時,泡腳15~20分鐘。
泡腳時可以做腳趾撐開的動作,讓發病部位更徹底地接觸藥水。每天泡1次,2周可見效。停藥前最好到醫院做真菌檢查,確定真菌陰性方為痊愈。
專家推薦:祛濕食療方
冬瓜薏苡仁湯:用冬瓜、薏苡仁煮湯喝,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利于濕邪從小便里排出。
苦瓜排骨湯:苦瓜清熱利濕,用苦瓜煲排骨湯既美味又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專家答疑:白醋泡腳真的可以治療腳氣嗎?
民間流傳用白醋泡腳可以治療腳氣的說法,這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醋中的主要成分為醋酸,醋泡腳時,腳部環境就會由堿性轉成酸性,可能會改變腳部真菌的生長環境,對緩解腳氣癥狀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推薦大家使用這種方法治療腳氣。由于患者的體質不同,腳氣的類型也不同,胡亂使用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建議腳氣患者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皮膚科就診。
引起腳氣的真菌最怕啥?
引起腳氣的真菌其實是皮膚癬菌,皮膚癬菌最怕抗真菌藥。科學實驗證實,無論是體外還是體內,抗真菌藥能夠完全殺死真菌,抑制真菌生長。
腳氣為何容易復發?
患者用藥時需要多一點恒心,無論癢或不癢,都應堅持按要求涂抹,用藥范圍應略大,皮損周圍正常皮膚也最好涂一些,但真菌仍然會存活在皮膚中,只是生長受到抑制,當遇到合適的環境,真菌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足癬復發。還有一部分人不重視預防,或衛生習慣不好,拖鞋互穿,毛巾共用,赤足在商場試鞋,或在公共浴室行走等,即使足癬曾經治愈,也會再次感染。如此癥狀反反復復,給人帶來極大的煩惱。患者可以考慮穿有趾頭的襪子,這樣的襪子人工把趾頭間隔開,減輕不透氣的現象,使得腳氣不易復發。
怎樣治腳臭?
腳氣其實與腳臭并不是同一種疾病,但它們在臨床上可以伴隨出現。腳氣患者可以伴隨有腳臭的出現。而有些患者本來有著明顯的腳臭,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伴發腳氣。出現腳臭主要是由于腳部的通風不好,腳部的汗液積聚,滋生大量的病菌,皮膚表面的角質蛋白被局部病菌分解后形成特殊的臭味,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白癬菌感染引起的。可以考慮使用一些抗菌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可以使用70%的酒精消毒,也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外洗,或者使用一些抗真菌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使用硝酸益康唑乳膏或者酮康唑乳膏。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穿透氣良好的鞋襪,注意勤換洗,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能夠有效地控制腳臭的癥狀。還需要注意,避免吃辣椒等容易引起出汗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