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毅(大慶石油管理局技術監(jiān)督中心)
接地裝置廣泛地應用于油田的生產作業(yè)過程中,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設置在油罐的防雷防靜電裝置,可以有效地減少雷擊災害和靜電引起的爆炸事故。近些年來,在全國范圍內發(fā)生過幾次大型石油儲罐雷擊事故,雷擊引起的油罐爆炸與火災,致使多人傷亡,國家蒙受財產損失。2006年8月,中石化管道公司南京輸油處儀征輸油站一15×104m3的儲油罐因雷擊發(fā)生爆炸起火,僅油罐本身的經濟損失就高達5億元人民幣[1]。究其最終的原因,這些事故主要是由于接地裝置的安裝工藝、阻值不符合相關要求,導致雷電能量或靜電電荷不能平穩(wěn)、及時地泄放,從而引起爆炸和火災[1]。
接地裝置用于傳導雷電流并將其流散入大地,由接地體和接地線組成[2]。接地一般分為保護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和防靜電接地5大類[3],各類接地的作用見表1所示。
由表1可以明顯看出,接地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并直接肩負著設備設施、生產生活場所的安全重任,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油田原油儲存過程中,油罐所涉及的接地類型主要有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和保護接地。一方面,油罐作為儲存原油的設備,以大慶油田某油庫10×104m3的儲罐為例,其本體的高度為30 m,算上其附屬的金屬護欄,高度可達31 m左右,在空曠的野外,整體為金屬結構的油罐,非常容易受到雷電的攻擊。當雷直擊到油罐后,強大的雷電流從浮頂經罐壁入地,在電流泄放的過程中,在浮頂與罐壁近距離的金屬物就會發(fā)生放電現象。如果此時密閉空間的油氣濃度高于爆炸極限的下限時,必然會引發(fā)火災、爆炸事故[4]。所以,必須有可靠的接地裝置才能避免因雷擊造成的重大損失。
另一方面,油罐內存儲的石油作為丙類危險物質,揮發(fā)處的氣體極易被電火花引爆,所以,防止靜電產生電火花成為重要的課題。接地是消除靜電災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5],一般情況下,油罐罐體的靜電荷由接地裝置導入大地,而操作人員人體靜電荷通過靜電釋放器來消除。

表1 接地類型及其用途
最后,油罐上安裝有電動機等設備,為了保證可能接觸這些設備的人員人身安全,也必須設置保護接地裝置。
在原油儲存罐區(qū),通常情況下的油罐接地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油罐的防雷接地和設備保護接地的接地極可以共用,在接地裝置的安裝工藝上是相同的,但是,接地電阻的阻值必須取二者之中較小的那一個,才能滿足兩類接地的需要。

圖1 油罐接地裝置示意圖
油罐接地裝置在安裝、日常維護、檢修和使用過程中,會因人員、材料質量及環(huán)境的變化等原因產生安全隱患,具體隱患的類型和危害如下。
1)接地裝置引下線搭接長度不足。目前,這一類隱患常見于油田各類場所、各類裝置上。隱患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接地線和引下線、或者引下線(接地線)在連接過程中接觸面積不足,進而形成較大的電阻值,一旦巨大的雷電流通過接觸部位,電阻增大,接觸部位產生的熱就越多,故而將引下線或接地線融化,產生雷擊事故。按照GB 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正確的連接方式為:扁鋼—扁鋼連接,應至少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3面焊接;圓鋼—圓鋼連接,應至少為圓鋼直徑的6倍,延長邊雙面焊接;扁鋼—圓鋼連接,應至少為圓鋼直徑的6倍,延長邊雙面焊接。搭接長度及焊接形式見圖2。
2)接地裝置的接地極(接地體)外露。接地極(接地體)是雷電流泄放的載體,是埋藏于地下的裝置接地極(接地體)示意圖見圖3。一般情況下,接地極埋藏在凍土層以下,其頂端應距地面0.5 m,深度應為2.5 m。接地極(接地體)因土壤沉降作用,被拱出地面,不利于雷電流的泄放,可能造成接地電阻阻值超差,接地網斷開連接,使整個接地裝置失去防雷、防靜電等作用。

圖2 搭接長度及焊接形式圖

圖3 接地極(接地體)示意圖
3)接地裝置銹蝕嚴重。在油罐接地裝置中,埋入地下部分和露在空氣中的部分都會受到水和空氣的腐蝕,接地裝置阻值的大小也會跟隨腐蝕變化,影響著防雷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6],腐蝕甚至會使地下部分接地網的斷開,從而不能發(fā)揮正常泄放電荷的功能。而地上部分的銹蝕,將使引下線和接地線的有效截面積、搭接面積減小,從而增大電阻,也會出現雷電流通過時,燒毀引下線和接地線后造成爆炸與火災事故。
4)接地裝置阻值超差。根據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防雷接地電阻值最大不超過10Ω。而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Ω。當接地共用時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信息系統(tǒng)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應不大于4Ω[7]。當油品流動時會產生自有電荷或電離子,進而造成帶有正負電荷的靜電荷出現在油品和管道帶上[8]。防靜電接地時,因靜電荷需要釋放到大地中,過小的接地電阻將產生較大的電流,從而引起電火花,為了避免這一現象,防靜電接地電阻值可以適當增大,但不應不大于100Ω。但是,在接地裝置生命周期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因環(huán)境腐蝕、土壤沉降等原因,造成接地裝置的損壞,以致接地電阻超過規(guī)范要求而形成隱患。
在認清接地裝置隱患產生的內外因后,就可以應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具體從影響產品質量的5個因素,即:人、機、料、法、環(huán)入手,制定整改措施。
1)提升人員技術水平。一方面,這需要原有儲存企業(yè)通過內外部的人員培訓工作來提升相關人員的技術水平,使他們能夠掌握接地裝置的組成、接地裝置的原理等內容,以及相關的標準規(guī)范,定期對油罐接地開展日常巡查與管理,檢查接地裝置的結構形式和安裝位置,校核每根引下線的接地有效面積[9],及時發(fā)現隱患。另一方面,接地裝置安裝企業(yè)人員技術的提升,才能從源頭上避免防雷安全隱患的產生,這是因為,接地裝置的接地極、接地線等組件深埋地下,日常無法進行管理,只有嚴把安裝質量關,才能確保油罐的安全運行。
2)確保施工及檢測設備精準。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才能確保安裝工藝符合標準規(guī)范的要求,這包括接地極安裝深度、防雷分區(qū)的劃分、接地網的設置、引下線與接地線連接工藝等。同時,在對接地裝置進行驗收、年度和日常巡查檢測過程中,針對接地電阻值的測量也需要儀器的精準,才能真實反映出接地裝置的現狀,為油罐的維護管理提供支撐和依據。
3)嚴把物料入廠關口。接地裝置避免雷電災害的原理就是將雷電流通過金屬導體,泄放至大地,裝置的制作材料電導通性的好壞直接關乎于接地的有效性。所以,必須從材料入手,例如:在制作接地網時,注意施工材料選取低漏電的鍍鋅材料,并進行材料檢測,當發(fā)現存在質量問題,應及時更換材料[10],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角鋼、扁鋼和圓鋼。這樣才能從源頭入手,確保防雷裝置的可靠與有效。
4)運用正確的技術方法。在油田生產、儲存和轉輸場所,每一類建構筑物的高度、材質、危險性程度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油田企業(yè)因地制宜,運用正確的接地技術方法,而不能“整齊劃一”地照搬套用一個接地模板,而是應該綜合考量建構筑物對接地的需求類型,防護面積,選擇既經濟、適當,又能滿足需要的接地裝置。
5)根據氣象、水文和地質條件選擇適當的接地形式。在開展接地裝置的設計、施工、日常維護和檢測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油罐所在地區(qū)的環(huán)境因素。通常需要獲得全年平均雷暴日、土壤電阻率、降水量、凍土層厚度等數據,為接地裝置的設計、施工、維護和檢測工作提供指導,以使接地裝置達到高效的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確保油田安全生產的總體指導思想下,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思維,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嚴格把關材料質量,定時定期開展防雷防靜電檢測,及時查找隱患,分析隱患產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對那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隱患類型,開展集中治理。這樣,才能保證油田罐區(qū)油罐接地裝置的可靠性、有效性,才能避免發(fā)生雷電災害,才能保證人員安全,才能保證我國原油戰(zhàn)略儲備,為油田安全生產保駕護航,為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民生的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