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仙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職教集團,云南 曲靖 655000)
在護理專業中,內科護理學是比較核心的一門課程,具有內容枯燥、涉及面廣、理論知識多等特點,再加上大部分學校在教學時,采用傳統灌輸式手段,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低下[1]。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模式作為新型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習效率提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因此,本文研究了思維導圖與PBL教學法運用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價值,如下報道。
選擇護理專業學生164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82例。對照組年齡18~20歲,平均(18.7±1.3)歲,其中5例為男生、77例為女生;觀察組年齡17~20歲,平均(18.6±1.1)歲,其中7例為男生、75例為女生。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無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而觀察組則聯合運用思維導圖與PBL教學法,內容如下:①課前準備。教師要對思維導圖的相關理論進行掌握,包括應用價值、發展進程以及基本概念等,然后對PBL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內容以及意義等進行了解,并且與《內科護理學》的內容相結合,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②教學過程。1)選擇疾病。教師要將教學計劃作為基本依據,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內容,每次上課前,統一將思維導圖發放給學生預習,簡單介紹病情,讓學生了解到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減少知識點遺漏;2)提出問題。對于選擇的疾病,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在關鍵環節如護理評價、護理措施、護理計劃以及護理診斷等方面提出中心問題,以怎么辦、是什么的形式展開;3)資料查找,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文獻等方法自學,并且繪制思維導圖;4)小組成員積極參加討論,對思維導圖進行修訂,并且從識別、分析以及治療疾病等多個方面向教師匯報;5)教師在課堂上統一進行點評,將難點和重點提出來,并且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運用中文版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定量表(SRSSDL-CV)分別評價兩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5個方面內容,分別是人際關系技能、學習評價、學習行為、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意識,得分越高,說明學習能力越好。
由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P<0.05表示有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學習行為、學習意識、人際關系技能、學習策略以及學習評價得分均較高,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RSSDL-CV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SRSSDL-CV評分對比(±s,分)
?
近年來,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廣大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給護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2]。PBL教學的目標主要為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自我導向學習的技能和態度,并且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優點:①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行為和策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使記憶效率和思維能力提高,并且通過增加可視化思維,能夠轉變學生的思考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系統中的學習者、探尋者以及應用者;②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以及優化,通過視覺感官刺激的顏色、符號以及關鍵詞等,可以使學 生的記憶力增強,使學習和教學效率提高[3];③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能夠加強組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團隊凝聚力[4]。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通過聯合運用PBL教學法和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還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