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梅
摘要:在民航空管系統中,雷達系統相當于是“眼睛”和“燈塔”,做好雷達體系的電磁干擾防范,避免電磁因素造成不利影響,對機場管理和飛機正常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現實中,民航機場所在區域的電磁輻射情況十分復雜,來源多樣且管理難度大,長期以來影響民航空管中的雷達系統正常運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文主要圍繞電磁干擾因素,分析民航空管雷達系統的技術特點,探討產生影響的根源和機理,并探討相應的電磁防范措施,確保民航空管業務的高質量完成。
關鍵詞:民航空管;雷達系統;電磁干擾;安全
長期以來,民航機場主要設置在城市的偏遠區域,周圍城市設施較少,但隨著城市化發展和民航機場的帶動力,機場所處的環境城市化進程較快,各種電磁設施也逐漸增多,導致機場所在區域的電磁環境越來越復雜,造成電磁干擾的設備數量迅速增加。這些干擾源產生的電磁輻射,會對民航空管雷達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及時解決此類問題,對電磁輻射進行有效的管理、屏蔽或做其它處理,必然會對航空管理的安全性帶來影響。因此,加強對電磁輻射的檢測管理以及雷達系統的技術升級管理,都是民航空管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民航空管雷達系統的相關理念
(一)民航空管雷達的分類
我國的民航空管運行系統中,雷達系統按照運行方式,主要分為一次監視雷達和二次監視雷達。
一次監視雷達(即一次雷達)是通過自主地發射電磁波,通過系統的接收端接收目標物反射回的電磁波,來實現獲取目標具體位置和運行軌跡。細分為機場監視雷達、航路監視雷達、機場地面探測設備三類。一次監視雷達從功能上來說,明顯體現出“監視”的功能,不需要目標物的配合即可實現工作任務,所采集的數據主要為雷達和目標物之間的距離和方位角。某些一次監視雷達還可以測量目標物的運行速度,獲取更多信息。
二次監視雷達(即二次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對一次雷達的操作升級,通過與目標物約定好的問答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航行信息,比如飛機的準確高度、位置和運行狀態等,通過交流可以實現更多信息交流,但必須在目標物的配合下才能完成。
(二)雷達系統的工作原理
民航空管雷達系統的基本原理是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通過向目標空間區域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遇到障礙物后悔發射相應的回波信號,通過接受反射回的電磁信號,結合往返時間等數據指標,來確定目標飛行物的飛行斜距,并在系統屏幕上顯示出飛行物的方位信息。實現以上監視目的,通過一次監視雷達即可實現。
二、雷達系統的主要電磁干擾源分析
(一)二次雷達系統的技術分析
民航空管系統中的一次雷達和二次雷達,功能和原理雖然不同,但卻都擔負著各自重要的職責。圍繞電磁干擾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二次雷達的技術角度展開研究分析,因此重點介紹二次雷達的技術原理。
二次雷達通過專用發射器對指定的飛行物目標發出脈沖信號,飛行物搭載的應答機接受到信號后,會根據約定的模式發射回復信號,地面的二次雷達系統對信號進行接收和分析,獲得雷達監控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二次雷達通過地面系統的各類組件,以發射的信號為基礎,形成了立體的輻射圖,可以確定目標物與地面之間的精確角度,有利于地面對目標飛行物進行更精細的位置、速度分析。
從以上原理來看,雙方的信號交流從單向改為雙向,且增加了信息內容,由于信號發送時采用的頻率不同,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可以與周邊環境的電磁輻射干擾信號加以區別,避免錯誤信號被采用。
(一)二次雷達系統與電磁干擾的分析
民航空管中的雷達系統受干擾,是普遍存在的,但基本上未造成嚴重影響,均在感染源早期輕微影響時進行了處理。以某次雷達系統受干擾的情況為例,具體分析如下:
二次雷達監測發現,在距離地面雷達站50公里處,方位為150-180°的航線上,目標飛行物的檢測容易出現丟點現象,且同一位置出現兩架民航飛機監控丟點情況。雷達監測丟點容易導致地面無法精確確定飛行物位置,成為飛機航行的安全隱患。發現該問題后,技術人員迅速進行數據分析和定性研究,確定該區域的雷達信號反饋始終存在問題,報文解碼的應答也存在問題,這是造成目標點擊信號消失的主要原因。通過隱患排查和數據分析,技術人員發現發生問題的根源與雷達系統本身無關,而是由外部電磁干擾原因造成的。
三、電磁干擾問題的解決措施
民航空管雷達系統是空中交通管制的核心管理區域,是保證飛機安全飛行和乘客安全出行的關鍵保障,必須確保健康運行,不受外界干擾。因此,民航空管部門在雷達站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都要嚴格進行電磁輻射干擾情況密切監測,并進行合理的數據分析,確保電磁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雷達站建設時要選擇合適的位置。建設點要綜合考慮航路、信號安全和航空事業發展的其它需求,既要確保雷達發揮出最佳的作用,同事還要兼顧電磁信號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并不會對周邊的民用設施帶來負面影響。
二是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升。電磁干擾是長期存在的,未來也很難完全消除,這要求雷達領域的技術人員要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解決信號干擾帶來的影響,提高民航空管的管理質量,確保迅速處理安全隱患。
三是加強電磁干擾的制度應對。電磁環境的復雜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民航管理部門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不斷完善制度和管理方略,隨時解決各類電磁干擾問題,通過常態化的制度管理確保雷達系統具有穩定的電磁環境。
四是加強技術升級。民航空管領域是前沿技術及時應用的代表性領域,各項先進技術和管理系統需要及時更新,技術指標處于前列,確保民航的安全運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民航空管雷達系統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是保障空管質量和飛機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為了避免電磁輻射信號的干擾,應當嚴格落實管理、技術和制度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民航管理部門應當對干擾源進行排查和處置,確保雷達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為民航空管的信號管理奠定基礎,保障民航飛機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劉嵩義.二次雷達系統干擾等問題的解決方法[J].電子測試,2019(23):124-126.
[2]鮑堯,楊文翰,張立峰,潘洪友.機場空管二次雷達干擾機理研究[J].中國無線電,2017(05):66-67+73.
[3]韓丹,蔣豪,楊曉嘉.民航雷達電磁環境評估方法[J].電訊技術,2016,56(05):585-590.